恢宏畫卷中彰顯民族審美與精神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23-05-13]
建設大運河、長城、長征、黃河、長江等國家文化公園,是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發(fā)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工程。日前,由全國政協(xié)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編的國家文化公園畫傳系列叢書中的《大運河畫傳》《長城畫傳》《長征畫傳》《黃河畫傳》正式出版。系列叢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xiàn)數(shù)百幅經(jīng)典文物和藝術作品,結合中國歷史和人物故事,從考古、科技、文化、社會、經(jīng)濟等領域,對大運河、長城、長征、黃河的相關歷史知識與文化遺產(chǎn)進行了系統(tǒng)梳理。
1、意境與主題統(tǒng)一
2022年4月,在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劉萬鳴的帶領下,美術設計組正式承接國家文化公園畫傳系列叢書設計任務。4個月之內,在原有設計稿基礎上,重新設計3套方案,其時間之緊、難度之高,超乎預想。這不僅需要從國家文化公園畫傳系列的整體文化概念來把握選題出版方向,還需要結合文化、編輯、設計、美術史等綜合素養(yǎng),深入理解每本畫傳章節(jié)內容的內在邏輯與節(jié)奏關系。特別要對畫傳圖片質量嚴格把關,包括所涉及的美術和書法作品,以及圖片的清晰度與顏色等諸多問題,這是對設計師綜合能力的重要考驗。
為了突出畫傳特點,設計師努力參與圖書編輯工作,積極與主編及出版社編輯深入溝通,對書稿中圖片質量,從題材、內容、形式、色彩、清晰度等角度嚴格把關,對書稿中每幅作品逐一排查,以保證圖片質量,確保設計的高質量完成。
例如《長征畫傳》的設計,由于該卷涵蓋歷史時期較短,可選文物和經(jīng)典書畫作品較少。為了避免圖片資料的單一性,一方面,編輯和美術設計組嚴格控制當代畫家個人作品的選用,增加了美術史公認的紅色經(jīng)典美術作品的數(shù)量,如吳作人《過雪山》、林崗《井岡山會師》、吳山明《遵義之春》等;另一方面,增加長征文物(器物)、照片、地圖的數(shù)量,特別是長征期間珍貴的文獻手稿,如方志敏在獄中寫下的《清貧》《可愛的中國》手稿、朱德《綏崇丹懋天蘆戰(zhàn)役山地河川及隘路攻擊之注意》手稿、陳毅《游擊戰(zhàn)爭紀實》修改稿,這些富有真情實感的手稿還原了長征的場景,利于讀者對長征進行解讀。
畫傳系列還注重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堕L征畫傳》由于內容的特殊性,每張作品、照片、文物與每段文字須環(huán)環(huán)相扣,切入主題。畫傳中每章首頁,選用了描繪各歷史時期重大事件的經(jīng)典作品,保證形式契合內容。例如,第二章“戰(zhàn)略轉移去遠方”,選用了靳尚誼先生的經(jīng)典作品《送別》。該油畫表現(xiàn)的是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面臨敵人的圍追堵截,為保存力量被迫進行戰(zhàn)略轉移、開始長征的史實。作品以紅軍從江西瑞金武陽鎮(zhèn)開始進行艱苦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為背景,表現(xiàn)了隊伍在黎明出發(fā)之前在陰沉的天色中過橋、向遠處走去,路邊群眾送別紅軍、依依惜別的歷史場景,畫面意境與畫傳主題內容完美契合。
2、民族審美與時代語境結合
國家文化公園畫傳系列叢書的設計語言,結合了民族審美與時代語境。
色彩是最為直接的視覺語言,中國自古擁有獨特的色彩審美體系。西方繪畫講求寫實,色彩熱烈大膽。中國繪畫則追求意境,色彩柔和沉穩(wěn)。中華傳統(tǒng)五色,即青、赤、黃、黑、白,在國家文化公園畫傳系列叢書的設計中,都有所體現(xiàn)。除此之外,系列還注重傳統(tǒng)色系與當代流行色如灰色的結合。
考慮到叢書色彩的整體性與每本畫傳色彩相對的獨立性,設計組根據(jù)內容特點分別確定了已出畫傳的主體色系?!堕L征畫傳》為朱砂紅,《大運河畫傳》為綠色,《長城畫傳》為青色,《黃河畫傳》為黃色。每本畫傳的主色系貫穿整本書的首頁、標題、頁眉、圖說文字和部分頁面底色,并根據(jù)具體情況做相應調整。畫傳中,幾個色系還相互穿插使用,平衡冷暖關系,在傳統(tǒng)中追求現(xiàn)代、在沉穩(wěn)中追求亮麗的色彩。
以《大運河畫傳》為例,首先,它使用當今流行的綠色作為主色,明快、時尚、鮮亮又沉穩(wěn)。章節(jié)首頁的標題、頁眉、圖說文字都統(tǒng)一為綠色,再根據(jù)內容與畫面空間調整深淺明度關系。在章節(jié)首頁,主要以作為民族符號的文物為主體元素,通過局部裁剪、拉大以及黑底襯托等方式,強化文物形象,與綠色標題形成呼應。單純而強烈的視覺對比,打破原有的色彩審美,使千年文物與時代同行,形成新的審美感受。其次,《大運河畫傳》還注重利用經(jīng)典文物或美術作品中的傳統(tǒng)造型、色彩與章法來強化民族審美。在設計《大運河畫傳》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體會運河文化,設計組專程參觀了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舟楫千里——大運河文化展”,體會縱貫南北、溝通古今、融通城鄉(xiāng)、流淌千年的運河文明,感受精美絕倫、深沉厚重的經(jīng)典文物和書畫作品,特別對部分文物的質感、造型與色彩進行了深入體會。在后來的設計過程中,從展覽中精選了春秋時期的“吳王夫差劍”、唐代“胡人俑”、明代“剔紅山水人物圓盒”、明代“加金彩繡雙龍戲珠藍云紋緞”、清代“竹根雕人物乘船”等30余件文物,作為設計元素。
3、空間與韻律協(xié)調
叢書突出“畫傳”的編輯特點,強化形式語言,整體版式如同一組連環(huán)畫,每一個頁面就是一幅完整的畫面,而版式中的一個個頁面,構成了有節(jié)奏的畫面關系。
要強化“畫傳”的特點,就要處理好形式語言中空間節(jié)奏的關系,如顏色的輕重與冷暖,圖片器物的造型與大小,線條(字體)的結構與粗細,還有畫傳貼士的大小與位置。
畫傳的設計,必須從整體關系來考慮色彩的輕重與冷暖,通過色彩關系,創(chuàng)造出一種空間與韻律。每本畫傳都有主色系,就如一幅繪畫作品的主要色調。確定了主色調之后,還要搭配其他顏色,來平衡整個畫面的冷暖關系。例如,《大運河畫傳》的主色系為綠色,除了根據(jù)版式需要配置不同深淺的綠色之外,還加入了藍色和土黃色等其他色系,來平衡畫面的冷暖,構成一定的韻律。與此同時,充分利用文物的顏色來豐富畫傳的色彩關系,特別是注意利用部分器物上的中國傳統(tǒng)色彩。如61頁“剔紅山水人物圓盒”、120頁“治淮委員會章”、445頁“永定河北岸同知關防”銅印,上面就有非常經(jīng)典的中國紅,它們豐富了整個版式的色彩關系。把文物圖片放大、裁剪、分割之后,還可以利用它們的造型、元素產(chǎn)生充滿民族性與現(xiàn)代審美的視覺空間。
為了加強畫傳的色彩體系,設計組在每本畫傳中都會有節(jié)奏地穿插帶有黑底色的跨頁或單頁,由文物與文字再加上黑底的襯托構成一定的畫面關系。帶有跨頁或單頁的黑色,配上文物和文字,讓系列書籍的色彩關系更為厚重。其內在形體結構與色彩,本身就構成了有節(jié)奏的空間關系。
畫傳頁面中的圖像、色彩、文字與留白前后呼應,有效對比,能構建成帶有旋律的空間關系,以此連串再組,構成以章為單元的空間關系。
貼士是畫傳設計中的重要元素。根據(jù)版式內容與空間關系,選擇一些頁面留白較多的頁碼,根據(jù)疏密、大小以及色彩關系的需要,配一至兩個淡雅而穩(wěn)重的色塊貼士,能協(xié)調版式的空間關系,豐富視覺語言,使內容與畫面更加飽滿。
再來談談封面設計。設計組原計劃采用一幅古代大運河地圖,如清代《京杭道里圖》,作為《大運河畫傳》的封面。但從大運河、長城、長征、黃河、長江五本畫卷封面風格應協(xié)調統(tǒng)一的角度考量,還是采用了一幅能代表畫傳特點的照片。照片或藝術作品“通鋪”,覆蓋封面、封底、勒口,簡潔大氣,在協(xié)調統(tǒng)一中突顯了每本畫傳的特點。畫傳特別邀請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孫曉云為每本畫傳題寫書名,以彰顯圖書的文化底蘊。書脊用布的顏色與每本畫傳的主體色系保持一致。為保證畫傳在讀者翻閱的過程中不影響書中精彩大圖跨頁的質感,畫傳采用了軟精裝的裝訂形式。
總之,國家文化公園畫傳系列叢書的設計,力求精準把握好每一個細小環(huán)節(jié),以高品位的審美素養(yǎng),以簡潔、厚重、現(xiàn)代的形式語言,表現(xiàn)出民族審美與精神。
(作者:蘇國強,系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講師)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