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鑿一刻間傳遞中國傳統(tǒng)文化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22-03-21]
“以瓷為紙、以刀代筆”,數(shù)年間,遼寧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刻瓷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鐘立維,在一鑿一刻間將一幅幅承載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刻瓷作品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近日,記者走進鐘立維工作室聆聽那些關于瓷器與文化交織的聲音回響。
“刻瓷”被稱為瓷器上的丹青,是集繪畫、書法、刻鏤于一身,融筆、墨、色、刀為一體的傳統(tǒng)藝術。鐘立維說,鐘氏刻瓷是用特制刀具在燒制后的瓷器上進行雕刻,人物、山水、花草、百獸等凡是能著于筆墨之物無不可“繡”于瓷器之上,呈現(xiàn)出“觸有手感,觀有筆墨”的藝術效果。
記者在鐘立維的工作室看到了刻瓷版的《蘭亭序》《虢國夫人游春圖》等作品,這些作品看起來是畫,用手觸摸才發(fā)現(xiàn)每一條線都是一刻刀,刀刀神韻。談及刻瓷,68歲的鐘立維滔滔不絕,他說刻瓷是從皇宮走到民間的一個絕活,技藝流程十分講究,由選瓷、打稿、雕刻、勾描輪廓顏色、研磨、著色、封瓷等工序構成,并綜合運用鉆刀法、雙勾法、刮刀法等多種刀法,表現(xiàn)畫面的明暗、遠近等透視效果,從而達到既有“金石趣”又有“筆墨韻”的意境。
俗語稱,“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鐘立維說,“要想把瓷刻藝術做到極致,不僅要有扎實的工筆畫功底,還要在書法上有造詣??檀刹幌窭L畫一樣可以修改,講究耐心、眼力、精力、手力精妙配合,多一分瓷盤碎裂,少一分沒有效果。”如今,鐘立維的手因為長期拿刀滿是老繭,他說磨出的水泡像針扎一樣疼,有時幾天都拿不起刀,但他始終咬牙堅持。
“‘堅持’也許正是這門技藝傳承下來的精神意義?!辩娏⒕S說,作為鐘氏刻瓷的第三代傳承人,他從小在外公和母親叮叮當當?shù)牡惰徛曋虚L大,從最初的好奇好玩到帶著對刻瓷技藝的感悟鉆研瓷文化并將其傳承和發(fā)揚,是堅守和情有獨鐘成就了今天的他。鐘立維的刻瓷作品《虢國夫人游春圖》在第六屆(長春)中國民間藝術博覽會榮獲金獎,作品《簪花仕女圖》榮獲第二屆東北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銀獎”。
據(jù)介紹,鐘立維的作品以中國傳統(tǒng)福祿文化、人物肖像以及名人書畫等題材為主,每一幅作品都包含著他對刻瓷技藝的極致追求。其中,長10.08米,寬0.4米的刻瓷作品《富春山居圖》是他的得意之作,該作品榮獲中國(開封)首屆工藝美術博覽會“金獎”。他說,這幅作品是他與女兒刻了百萬刀,用了13塊瓷板花了一年零四個月的時間刻出的合璧圖。從書法、繪畫到印章,可以說這件作品把他的刻瓷技藝都展現(xiàn)出來了,他希望自己可以用嚴謹?shù)氖址▽⒏挥兄袊鴤鹘y(tǒng)文化的經(jīng)典作品還原出來。
“每個刻瓷作品不管大小,都是純手工技藝,件件都是孤品,不可復制?!辩娏⒕S說,“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就是成功者。”
從少年刻到白頭,如今年過花甲的鐘立維心中一直縈繞著關于傳承的思考:如何將這門手藝傳播給更多的年輕人。鐘立維說,“人在手藝在,人不在手藝就沒了”。為了能讓鐘氏刻瓷更好地傳承下去,他在大學授課,每年基本上可以培養(yǎng)出兩名研究生,并指導學生做好以刻瓷為選題的畢業(yè)設計、畢業(yè)論文。
近年來,鐘立維的藝術品多次被日本、德國、法國等諸多國際和國內(nèi)收藏家收藏。鐘立維說,要讓刻瓷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因為留住刻瓷技藝就是留住歷史,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