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他試著不被時代吞沒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21-04-27]
木心于陳丹青,亦師亦友。陳丹青說:“他(木心)走了以后,再沒有人和我這樣聊天了?!睆哪拘募o念館、木心美術館到晚晴小筑,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木心海量的手稿、筆記,是我們看不到的,陳丹青每每承擔這些事無巨細的工作,是懷抱著怎樣的感情與責任呢?不僅僅是“他的談吐永遠吸引我”,更有“試著不被時代吞沒”的惺惺相惜?!幷甙?br/>
我要把木心扔到街上去了
前面三間木心紀念館開放的時候,我很激動,第一次我們要展示木心了。但是小楊和小代其實不太高興,因為木心就像他們的爺爺一樣,忽然手稿、老花鏡這些都要拿出來給大家看,他們不太習慣,我也非常理解?!拔乙涯拘娜拥浇稚先チ??!彼麄儾徽f話,很難受。
從開放紀念館到現(xiàn)在七年過去了,我們也想了很久要不要開放晚晴小筑。但木心讀者真的越來越多,超出我們的意料。那就開吧,就這樣。
十年前木心走的時候知道他的人非常少,現(xiàn)在不一樣了。每個人的心情、年齡都不一樣,他們會告訴我們在這里的感覺,我會來偷偷看一看。
視歸如死
木心在紐約的時候說:“我回去就是去死的。”他是抱著視歸如死的心回來的。
為什么木心那么晚才回來?他說,總得我的書在大陸出版以后我才能回去。其實他早就可以回來,用不著一個人在紐約熬著。他對文字、對讀者很有敬意,非要等到那個時候,他已經(jīng)79歲了。
在紐約的時候,他無時不刻在談他的老家、烏鎮(zhèn)、童年往事,因為他知道也許再也回不去了。他講到有一天附近一家著火,他母親很從容地指揮大家用打濕的棉被覆蓋到墻上,又把墻推倒把火壓掉,這件事他和我講過六七次。
1994年,他繃不住了,當時他已經(jīng)快70歲了,暌違50年的故鄉(xiāng),回來了一下,其實他知道,就是看一眼。但太奇怪了,鎮(zhèn)上有了一個陳向宏,烏鎮(zhèn)重新開發(fā)了,這就是命運,這個劇情沒有人知道,他不會想到回來十年后,一個新的烏鎮(zhèn)誕生了,然后真的請他回來。開始他是不肯的,結果他回來了。然后“嘩”一下,我們已經(jīng)坐在這講這個院子要開放了。回想起來好像有劇本,但是誰寫的呢?
晚年的木心動作很慢了,他很少會到院子里走一圈,每天還是趴在廚房里寫,或者在他床旁邊的平臺那里寫。他從來不會跑到書房一本正經(jīng)地在書桌前寫作,我不記得他有過這樣。所以你找不到一張木心在書桌前的照片,如果有,那一定是裝出來的,他不是那樣的。偶爾他會被小楊他們扶著,到西柵喝一杯咖啡,坐過一次船。
他去世快十年了,這就是個空屋子,很多東西放到了紀念館和美術館,我們需要移過來再放回屋里。這都是我們這些日子要做的事情。每個空間,只要人來了就會帶來變化,我最高興的就是竹林起來了,過去這是一溜墻,一根筍都沒有。沒有人,但是會有貓進來,爬上木心的沙發(fā)上睡覺,留下爪印和貓毛。
煮牛奶你最好站在旁邊
他的物件不多,最多的就是手稿,太多了,老頭寫東西從來不注明這是哪年哪月寫的?,F(xiàn)在有幾千張紙,還有幾十個本子,我們無法確認時間,只能通過字跡和內容判斷是哪年的,他越老筆跡越衰弱,我從這個來判斷?,F(xiàn)在看,遺稿至少還有200萬字,大概要整理出15本左右的書稿。
他喜歡在飯廳里寫作,他是一個要抓住念頭的人,各種念頭,其實就是一閃一閃的句子。比如我們講電話,他講到某件很有意思的事我會大笑,我說你趕緊寫下來,第二天他跟我說昨天那幾個句子我已經(jīng)寫好了。他要抓句子。他其實是個文句家。他的篇幅都是小的,他覺得還要再小。
他說:“遍體鱗傷,白璧無瑕,這才叫奮斗。”他說:“對我作品吐口水的人,我視為海龍王?!边€有更簡單的句子:“煮牛奶你最好站在旁邊?!敝T如此類。生活里所有感覺他都會寫下來,當你全部看完后,你能感覺到他,但你抓不到他。他說我從來不提出一個所謂生活結論和思想態(tài)度,看看高興了,看看又難受了,各種都有,還有“我快要離開這個世界了”,就這么一句。
哈姆雷特
他一直是一個人,他在紐約的生活不動蕩也不漂泊,他不喜歡旅行,是個宅男,叫他出來一趟很難。有時候叫他出來,要說好幾個月,這方面他和張愛玲很像,出趟門是不得了的事情。
我們提前幾個月說要去大都會博物館看某個展覽,他說好,確認了好幾次,最后他不去了。我們都想到歐洲去,計劃去西班牙,大家都興奮得要命,但到最后他不去了。所以他是哈姆雷特,去呢還是不去?見呢還是不見?To be or not to be?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朋友,這不奇怪。
他第一次來看這個地方是我陪他來的,像他那樣的哈姆雷特,我以為他要挑剔,但是他沒有,接受了,他覺得故鄉(xiāng)給他蓋這樣一座住處已經(jīng)很不好意思了。他很喜歡這個院子。
試著不被這個時代吞沒
我曾經(jīng)蠻抵觸這件事的(注:指開放晚晴小筑),因為木心是個哈姆雷特,每天都在說“不要來不要來”“放我安靜”,我希望他死后也是這樣的。但后來想想,海頓、莫扎特、貝多芬,他們的故居都是旅游景點,莫扎特還變成一個人形玩具捧著巧克力到處都是,一切都被商業(yè)化了,但同時也讓一代一代人認識他們,有個地方能找到他們。That’s fine。
有些人可能覺得沒勁轉一下就走,有的人可能會呆一天。
職業(yè)的藝術圈、作家圈,幾乎沒人對他感興趣,看不起他。
我每次到這來上班都會收到信,有人已經(jīng)寫出來關于他的電影劇本,也有人在解讀他最難讀懂的一本書《詩經(jīng)演》,我相信吸引他們的是木心和我們目所能及的中國其他作家太不一樣了。
對我來說,從浮表來看,木心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他很好玩,他的談吐永遠會吸引我,他走了就沒有人和我這樣聊天了。從深層來說,我真的看到一個人,他完全靠一個人,用很柔弱的方式,試著不被這個時代吞沒,這很難做。我目睹很多我的長輩,完全被時代吞沒,他沒有。他不是對抗,沒有采取任何對抗,而是不被吞沒。
生長在戰(zhàn)亂,然后去往異鄉(xiāng),他們不是革命者也不是弄潮兒,他們渴望寧靜的小世界,卻碰上動蕩的大時代。張愛玲也是這樣。他是一個讓人心酸的人。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