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侄文稿
近日,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顏真卿真跡《祭侄文稿》再度引發(fā)各方關注。這件不大的、面積約等于兩張A4紙打橫鋪開的“草稿”,為什么會被譽為中國最偉大的書法作品之一?
“魯公忠義光日月,書法冠唐賢。片紙只字,是為傳世之寶。況祭侄文尤為忠憤所激發(fā),至性所郁結,豈止筆精墨妙,可以振鑠千古者乎?!?br/>
一門忠勇,壯烈殉國
我們很小的時候?qū)W習書法,最先接觸到的楷書樣式,可能就是顏筋柳骨。顏真卿,好熟悉的名字,令人構想出一位文質(zhì)彬彬的儒士,后來才發(fā)現(xiàn),他打起仗來也是一把好手,在安史之亂中,一門忠勇,奮不顧身抗擊逆賊。當時他已經(jīng)50歲。
憶昔,安史之亂河北二十四郡淪陷,唯留下顏真卿鎮(zhèn)守的平原郡,和其從兄顏杲卿鎮(zhèn)守的堂山郡,依然銅墻鐵壁。顏杲卿的三兒子顏季明,常往返于平原和堂山之間代為聯(lián)絡。后來,顏杲卿拿下軍事要塞土門,派長子泉明到長安報捷,不料,被太原節(jié)度使王承業(yè)截留扣押,王承業(yè)將功勞據(jù)為己有,擁兵不救,最終使得顏杲卿顏季明父子被叛軍圍困殺害,顏家30多口人壯烈殉國。
那場戰(zhàn)爭,顏真卿失去極其重要的家人。后來,泉明重回戰(zhàn)場,找到了顏杲卿的部分骸骨和顏季明的頭骨。當顏真卿看到被送上來的尸骸,《祭侄文稿》誕生。
“父陷子死,巢傾卵覆”,懷著對一門忠烈的追憶和對叛軍賊臣的仇恨,在極度悲憤之下,顏真卿提筆不顧干濕濃淡,亦不管章法節(jié)度,一篇震鑠古今的祭文就這樣在須臾之間落成。字隨書家情緒起伏,觀之痛心如臨其境,這樣淋漓盡致的時刻,在整個書法史上都極其罕見。
字字泣血,慰誰之心
來看這篇祭文的內(nèi)容。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從父”涂去)叔銀青光祿(脫“大”字)夫使持節(jié)、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楊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
這一段首先交代了寫作的時間,顏真卿的官職,以及他和顏季明的關系,這是他為自己深深看重的侄子所寫的悼文。本來,文中寫的是“從父”,這是顏真卿第一次下筆寫的稱謂,也是最直接的心聲,他把自己當成了季明的父親。然后,可能意識到這是一篇公開的祭文,于是他再改,改成了正式一些的“十三叔”。
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方憑積善”涂去)每慰人心。
這是對于季明的褒獎,“宗廟瑚璉,階庭蘭玉”,季明是家族的優(yōu)秀子孫、人世的如玉郎君?;貞浧鹜叩姆N種可愛之處,顏真卿的情感開始起伏,他原來接著寫了“方憑積善”,是啊,這么優(yōu)秀的人,是需要家庭積善才能誕生的,但是,已經(jīng)殉國,又何來積善?我們可以想見,作者寫下又涂去這四個字時的悵然。
跌宕無常,空留片語
方期戩谷,何圖逆賊間釁,稱兵犯順,爾父竭誠,(“□制”涂去,改“被脅”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時受命,亦在平原。仁兄愛我,(“恐”涂去)俾爾傳言,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兇威大蹙(“賊臣擁眾不救”涂去)。賊臣不(“擁”涂去)救,孤城圍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呼哀哉。吾承天澤,移牧河關。(“河東近”涂去)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攜爾首櫬,及茲同還(“亦自常山”涂去)。
這就是我們上文提到的戰(zhàn)爭的經(jīng)過。其中之跌宕無常,人情之冷暖忠佞,不能一一復述。這就來到全文的潮涌時刻——攜爾首櫬,及茲同還。我看到了你的頭骨。
撫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一字亦不辨)爾(“爾之”涂去)幽宅(“相”涂去),魂而有知,無嗟久客。嗚呼哀哉。尚饗。
寫到這里,顏真卿心情激蕩,淚濕雙襟——等待一個遙遠的忌日,我將為你尋找到一處安心棲息的地方,讓你的靈魂得以頓落。而此刻,只能以祭品慰藉。
動心駭目,不可形容
在閱讀《祭侄文稿》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顏真卿涂抹了多處,可以想見,一個頭發(fā)花白的男人,手持毛筆身軀微顫卻運筆穩(wěn)健又迅疾如風,他甚至來不及及時蘸墨,墨時由它枯時由它,不能停下來。此時一停下來,心會即刻炸裂。
元代陳繹曾,在跋中曾這樣描述《祭侄文稿》的書寫節(jié)奏:“右魯公祭兄子季明帖前十二行甚遒婉,行末循‘爾既’字,右轉(zhuǎn)至‘言’字左轉(zhuǎn)而上,復侵‘恐’字,右旁繞‘我’字,左出至行端。若有裂文,適與褙紙縫合。自‘爾既’至‘天澤’逾五行殊郁怒,真屋漏跡矣,自‘移牧’乃改?!岢小痢叙嫛逍?,沉痛切骨,天真爛然,使人動心駭目,有不可形容之妙,與《禊敘稿》哀樂雖異,其致一也?!小致硬咦牡g,‘嗟’字左足上搶處,隱然見轉(zhuǎn)折勢,‘摧’字如泰山壓底柱障,末‘哉’字如輕云之卷日,‘饗’字蹙衄如驚龍之入蟄。吁,神矣。”
沉浸于情感抒發(fā)之中的顏真卿,在前幾行時仍能保持平穩(wěn)遒勁的風度,寫到“惟爾挺生”開始,直面年輕美好的生命消亡,他開始進入暴風驟雨的心潮,寫到“賊臣不救,孤城圍逼”,胸臆如千軍萬馬轟隆而來,字體開始忽大忽小,筆劃一時重若千鈞凝滯不前,一時連綿迅疾似不忍回頭又似要將所有拋諸洪荒,全文中間的“父陷子死”是最濃的筆墨,筆筆透入紙背,是最黑中的最黑,卻又似刺喇喇劃破長空的閃電,在歷史的書寫中深深劃進數(shù)個感嘆號。到了最后,“魂而有知,無嗟久客,嗚呼哀哉,尚饗”,書法家的筆已經(jīng)完全失控,線條幾失穩(wěn)固,仿佛山呼海嘯,拉扯開了一切的形式,只留下攝魂震魄的紀念。
剛毅死節(jié),無上標桿
顏真卿,作為“二王”之后最重要的、開創(chuàng)新風格的集大成者,他在歷史上的成就,絕不僅僅限于宣紙之上的點畫橫捺。誠然,他在楷書方面留下眾多傳世名帖如《多寶塔感應碑》,而在行書方面其三稿(《祭侄文稿》、《爭座位稿》、《告伯父稿》)),也甚至被人認為成就超過楷書,但是,其最重要的,是在后世文人心中,樹立了剛毅死節(jié)的至高無上標桿,其書其人,達到了同樣的高度,完美而統(tǒng)一。
“顏真卿書法被推崇,正因其人其書都是最高倫理精神的體證。唐后士大夫?qū)W顏書,最終的目標,是要成為像魯公那樣的人,而并非僅僅期望成為一個藝術家……”(姜澄清《中國書法思想史》)。
顏真卿,他是文人,也是武將。于文,顏柳體系,為世人在二王的風流飄逸之外,另外開辟了具備廟堂正氣的對標;顏書也在唐代書寫的“法度森嚴”和唐代抒情的“情義奔放”取得了兼美。于武,他在流離浪蕩的亂世中逐一目送出自己所愛的這些人、那些人,乃至獻祭出自己75歲的身軀——
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率義軍對抗叛軍。后至鳳翔,被授為憲部尚書。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興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曉諭”叛將李希烈,凜然拒賊,終被縊殺。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軍將士皆為之痛哭。追贈司徒,謚號“文忠”。
顏真卿《祭侄文稿》到底好在哪里?
就在這里。
顏真卿
簡介
?。?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 ,祖籍瑯玡臨沂(今山東臨沂)。唐朝名臣、書法家,秘書監(jiān)顏師古五世從孫、司徒顏杲卿從弟。
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chuàng)“顏體”楷書,對后世影響很大。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并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又善詩文,有《韻海鏡源》、《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均佚。宋人輯有《顏魯公集》。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