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壽山石市場“風向標”,福建東南2016秋拍日前落槌。毋庸諱言,雖然少數高端精品仍出現較熱烈的競逐,壽山石雕的整體行情仍然處在下降通道之中。從上拍拍品來看,由于藏家惜售,中高端作品上拍數量持續(xù)減少;從拍賣結果看,低端作品的價格進一步走低,出現與電商價格趨同的勢頭。
根據雅昌藝術網公布的拍賣數據統(tǒng)計,2010年壽山石拍賣年總成交額一改之前數年溫和上漲的態(tài)勢,開始大漲,2011年達到最高峰,年總成交額為4.1億元。2012年以后總成交額開始逐步回落,至2015年為5年來最低,僅比2010年略高??梢灶A計,今年將延續(xù)數年來的下跌,數字有可能回到2010年之前的水平。
近幾年來,壽山石市場面臨前所未有的低迷,出現地攤人流量減少、商鋪關門、集中性市場倒閉、從業(yè)人員轉行等現象,行業(yè)人士用“冰凍”一詞來形容壽山石市場的現狀。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分析壽山石市場的罕見滑坡,除了受國內外宏觀經濟的影響和老撾石的外來沖擊,其深層次原因是反腐敗對“雅賄”行為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原本作為市場主要推動力的禮品需求急劇萎縮。與此同時,社會上投機性的熱錢消失,藝術品市場普遍受到影響,收藏投資者信心不足,觀望心理漸濃。
然而,藝術品行情的調整,往往伴隨著市場格局的重大轉變。壽山石市場在“冰凍”的表層之下,實際上有各種不同動力與方向的潮流正在涌動、沖突與交匯,形成類似于“湍流”的局面。
首先是壽山石電商、微拍的遍地開花,迎合了藝術品消費潮流的興起。互聯網巨大的傳播力量,對壽山石文化的推廣,對新生代壽山石愛好者的培育,都將逐漸顯山露水。據了解,這些壽山石電商、微拍的主要客戶群體都在福州以外。同時,由于壽山石價格的回落,一部分沉寂多年的老藏家重新活躍,包括一些臺灣的收藏者也再度進入市場。
壽山石經營隊伍出現分化趨勢,一部分經營不善的商家必將轉行退出,而那些綜合素養(yǎng)較高的商家則嶄露頭角,因為藝術品行業(yè)畢竟需要一定的文化門檻。壽山石的經營模式也正在改變和提升,個別有實力的商家開始嘗試以藝術機構的形式策劃展覽,介入創(chuàng)意設計環(huán)節(jié),通過各種文化活動推廣自身。
以往,印石行業(yè)一向強調資源的珍貴與面臨枯竭,收藏投資者也因認同這一點而將重點放在材質的占有上,導致原材料價格一路攀升,甚至出現“面粉比面包貴”的可笑現象。而老撾石的大量涌入,以其品質的相似性、低廉的價格與巨大的儲量,打破了過度強調材質稀有性的神話,改變了市場原來的供求關系,成為拉低印石整體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整個行業(yè)長期以來存在的“重材輕藝”的傾向正在扭轉。過去,由于原材料稀缺,年輕雕工在資源配置上處于劣勢,很難接觸到高檔次的石頭,而廉價的老撾石讓他們可以大膽發(fā)揮創(chuàng)意設計,探索技法上的創(chuàng)新突破。一些徒有虛名、工價高企的“大師”遭到市場冷落,而一大批年輕有活力的雕刻家獲得了展示才華的機會。
隨著市場降溫,大量不具備欣賞與收藏價值的石雕禮品被擠去泡沫,沉淀在市場底部,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消化。而那些承載著壽山石文化中的材料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的作品,更加吸引收藏投資者的視線。許多有遠見的壽山石收藏者與經營者,已經開始介入老工藝與篆刻領域。
實際上,許多新的市場理念以及價值挖掘過程,都是在近幾年完成的。例如,在壽山石雕歷史上堪稱殿堂級的林清卿薄意,逆市而上,成為拍賣場上的“明星”。林清卿薄意的后繼者王雷霆曾長期被埋沒,而在2015年的拍賣市場上,一件材質普通而雕工精湛的《楓橋夜泊》擺件(見圖)以48.3萬元成交,一舉奠定了王雷霆的市場地位。此外,老工藝板塊、“郭家工”板塊等等,都在低靡行情中得到了進一步的挖掘與體現。
在今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上,清代董滄門刻恭親王龍鳳對章以8524萬港元刷新了田黃拍賣紀錄,更提振了行業(yè)信心,也讓市場參與者看到了頂級壽山石藏品堅實的價值支撐。
也許現在預言壽山石市場何時走出低谷,還為時尚早。然而,這一輪比以往都來得漫長的行情調整,卻猶如一場磨煉,讓收藏投資者更為理性,讓那些守望“陣地”的經營者通過反思摒棄浮躁,打開視野。而毫無疑問,從長遠看,那些暗中涌動的“湍流”,正在為壽山石市場拓展更為廣闊的群眾基礎,讓原先因“雅賄”而變形的市場回歸藝術品收藏投資的內在規(guī)律。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