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驍暉:藝術的邊界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4-07-31]
對于藝術,如何恰切地安置自身于這個時代之中,恐怕是一個永遠無法回避的問題。它如同一個凝聚的內核,必然會牽扯出眾多的細節(jié),駁雜的事實,以及一系列精彩紛呈的設問與答案。然而,至始至終,這也是一個關乎“距離”與“在場”的問題,它不斷要求我們以一種謹慎的態(tài)度面對我們目之所及的“真實”。對此,維利里奧指出,身處一個技術的世紀,尤其當視聽技術充斥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后,藝術再現的所有形式已被動搖,虛擬與真實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焦灼狀態(tài)。
在維利里奧看來,藝術作為一種媒介,重要的是能夠在呈現時代的過程中,對人類的知覺經驗有所保留。只有在對自身感知力有所把握的情況下,抓取和表現我們周圍的現實,才顯得有其意義與價值,因為在這里,藝術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特殊的場域,好讓我們重臨現實。這種新且真切的親歷狀態(tài)是藝術能夠保持批判性的源泉,而其基礎則建立在藝術對自身邊界的持有之上。但事實是,藝術同時作為一種與技術相關的媒介,它的本質與表達已不可避免被裹挾在技術對人類認知經驗的重塑中,比如維利里奧會說,飛機與火車的發(fā)明早已更新了我們的觀視體驗,因此,一種遠程視像的夸大透視對藝術的先鋒派特征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可這還不是我們處境的全部。維利里奧擔心的是,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終有一天,我們賴以持存的“物”的世界會面臨溶解,長久以來,藝術生存的真實時間和空間也會隨之被推向數字化的抽象;以“碰觸”為前提的人的感官系統(tǒng)必將遭遇技術的入侵,而呈現出一種虛假的“在場”狀態(tài),我們不再是什么真實事件的親歷者,這種現實感的喪失與感性模糊,使我們處在崩塌的無區(qū)別中,正是在這里,藝術失卻了它的邊界,變得永無止境,如同幻術一般。
在《無邊的藝術》中,維利里奧對當代藝術的所有批判都指向其自身的這種現實困境。藝術應該如何處理技術的滲透,而不是失去與技術對抗的能力,以便重新尋回本雅明所說的那片行將消逝的靈光?或許,我們需要做的不再是持續(xù)不斷的解構和突破藝術的疆界,而是再次建立藝術倫理與美學的邊界,在感知與技術,客觀與非客觀,虛擬與真相之間樹立分明的區(qū)隔。一個真實的時空維度,一種面向實在的言說,一種及物性才是藝術表達的自由所在。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