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媒體藝術的歷史和現(xiàn)狀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1-09-13]
文/朱其
影像藝術誕生于 1990 年代,主要是指 Video 藝術。影像藝術的產(chǎn)生是 90 年代藝術的 一個區(qū)別于 1980 年代藝術的主要標志。
90 年代的中國前衛(wèi)藝術主要分兩個階段。90 年代中前期主要表現(xiàn)為在裝置、表演、攝 影和錄像等媒介上的廣泛實驗和使用,90 年代后期則表現(xiàn)為使用在 90 年代中期在媒 介實驗上的所有手段用于表現(xiàn)社會和文化批評主題。裝置藝術和表演在 1980 年代后期 雖然也有實驗,但真正在媒介上大規(guī)模地突破原有的繪畫和雕塑的傳統(tǒng)媒介還是在 90 年代初期。90 年代初期的裝置藝術和表演的盛行還有另一個特征,就是與觀念藝術的 結合。
在 90 年代中期,真正的新媒體藝術的前衛(wèi)性實驗是錄像藝術的興起。在 90 年代末期 隨著計算機視覺技術的普及,像互動技術、網(wǎng)絡技術、Flash 動畫技術、電子游戲技術、 三維視覺技術以及計算機數(shù)字編輯技術等開始進入 Video 藝術的制作。90 年代末期的 一個重要變化是 Video 藝術不再表現(xiàn)為一種單純的技術媒介和觀念藝術的實驗,而是 用 Video 藝術的方式對中國社會轉型進行文化反映,表達社會性和文化批評主題,比 如女性藝術、青春藝術等主題。另外,Video 藝術還在 90 年代末期開始與多媒體先鋒 戲劇、泥塑動畫和電子游戲結合。
錄像的早期形態(tài): 觀念藝術的記錄
Video 藝術最初在中國的興起,主要表現(xiàn)為 Video 還只是依附于觀念藝術和裝置藝術, 并沒有真正形成自己單屏錄像藝術的影像概念。這個起源實際上也跟西方 Video 藝術 的形成有相近之處。這一時期的 Video 藝術還不是一種真正意義的 Video 藝術,只是 一種 Video 形式的使用。它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 Video 是作為觀念藝術的一種 紀錄手段,將觀念藝術變成文獻,或者通過 Video 文獻延伸傳播;其次是 Video 作為 一種觀念藝術表現(xiàn)的裝置 Video 形式,Video 是整個裝置環(huán)境或者觀念裝置的一部分。
這種早期 Video 形式使用的最早實踐者主要是張培力。他早在 1988 年就使用錄像紀錄他的觀念藝術,比如作品《30X30》表現(xiàn)將玻璃摔破的過程。到 1990 年代初他開始 使用錄像單屏電視播放結合裝置環(huán)境的形式來表達觀念藝術,比如他的錄像《(衛(wèi)) 字 3 號》(1991)表現(xiàn)一只手搓洗一只母雞的過程,表達對于文化莊嚴性的一種反諷 態(tài)度。這個錄像在參加上海同年舉行的“車庫展”時又采用了電視裝置形式,錄像部 分采用單視頻四屏電視的形式,在錄像前面還結合建筑用磚布置成裝置 Video 環(huán)境。
錢喂康和陳劭雄在 1990 年代初一直進行裝置和觀念藝術的實驗。他們的觀念裝置和媒 介實驗使用了顯示器和錄像裝置,比如錢喂康的觀念裝置《風向:白色數(shù)量 205 克》 (1993)使用一個電視顯示器播放電風扇在轉動吹風的錄像,這個錄像裝置與地面上 的粉末現(xiàn)成品構成一個裝置環(huán)境。陳劭雄的電視裝置《改變電視頻道,改變新娘的決定》 (1994)則是一個用電視機和婚紗等現(xiàn)成品構成的表達流行文化反諷的電視裝置。王 功新于 1995 年在自己家中做了一個行為裝置錄像《布魯克林的天空》以及邱志杰的錄 像《衛(wèi)生間》(1995)也都在觀念藝術中使用了 Video 的藝術形式。王功新的《布魯 克林的天空》在自己家挖出的一口井中放了一臺電視播放紐約布魯克林區(qū)天空的錄像。一些藝術家像馬六明、朱發(fā)東、汪建偉等人在 1994 年前后也開始使用錄像紀錄他們的行為藝術表演和強調過程的觀念藝術。
在 90 年代前期,中國的 Video 藝術的早期形態(tài)表現(xiàn)為觀念藝術的紀錄和以裝置 Video 形式進行觀念表現(xiàn)的方式。這種早期形態(tài)由于技術和觀念條件,基本上沒有 Video 影像本身的實驗,Video 影像的內(nèi)容主要靠行為表演和現(xiàn)場拍攝來完成。
1990 年代: Video 藝術的正式形成
Video 藝術在 1990 年代中后期開始真正形成。這表現(xiàn)為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將 Video 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態(tài)來創(chuàng)作,不再僅僅將 Video 藝術的形式作為觀念藝術和裝 置藝術的紀錄和表達手段。這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注重 Video 影像本身的視覺實 驗,不再僅僅靠表演以及現(xiàn)成事件和環(huán)境拍攝作為 Video 的“現(xiàn)成影像”,尤其是 在 90 年代末期更是開始大量使用動畫、三維視覺和計算機影像處理等視覺技術來進行 Video 影像的創(chuàng)作和實驗;其次,Video 形式也不再作為觀念藝術和裝置環(huán)境的一個 附屬部分,相反,裝置、環(huán)境布置、現(xiàn)場單屏和多屏投影等裝置手段都被用來服務于 Video 藝術的視覺表現(xiàn)。在 2000 年以后,互動技術和電子游戲技術也參與到 Video 藝術的互動性表現(xiàn)上來,Video 藝術還開始與多媒體先鋒戲劇的舞臺表現(xiàn)產(chǎn)生結合。
1996 年前后是 Video 藝術在中國真正形成并達到一個高潮的時期。這一時期的 Video 主要表現(xiàn)為 Video 影像在一種“低技術”條件下開始進行一些視覺實驗,其次 Video 裝置在形式和空間環(huán)境上進入到一個較為成熟的階段。
在影像實驗方面,朱加、李永斌、錢喂康等人在技術設備不完善的條件下開始嘗試純影像的實驗。李永斌的單屏 Video《臉》(1996)是將他自己的臉與其母親的臉重疊, 但他未使用計算機圖像合成技術,而是將母親的肖像照用幻燈投映在他自己的臉上, 再用錄像翻拍。錢喂康的《呼吸,呼吸》(1996)則是使用了簡單電視影像合成技術, 將一些媒體圖像在人的眼球區(qū)出現(xiàn)。
相對于影像實驗的技術簡陋風格的視覺,Video 裝置因為 1990 年代初期裝置藝術的 大量先鋒實踐,裝置與 Video 藝術的結合在形式上越來越成熟。這一現(xiàn)象在 1996 年 的兩個重要展覽上得到了集中體現(xiàn)。一個展覽是在 1996 年 5 月由朱其策展的“以藝 術的名義”,除了在 1990 年代前期裝置藝術和觀念藝術的實踐得到了一次總結性的展 示,陳劭雄和宋東等人還在這個展覽上展出了他們的 Video 作品。在同一年的年底, Video 裝置在由吳美純、邱志杰策劃的錄像藝術展“現(xiàn)象 / 影像”展則得到了更多的展示。 Video 和裝置在語言上的融為一體,而不再是像 90 年代前期那樣僅僅各自附屬于觀念 的表達。王功新的《凳》(1996)和《嬰語》(1996)是那一時期 Video 裝置技術語 言和風格走向成熟的代表作?!秼胝Z》表現(xiàn)的是一架投影儀從屋頂將嬰兒哭泣的錄像 投影到一張嬰兒床上,而接受錄像投影的屏幕則是鋪在嬰兒床板上的一層薄薄的牛奶 水面。
在 90 年代后期,Video 影像和 Video 裝置在陳劭雄、宋冬等人的作品中有更為成 熟的視覺實驗和語言風格。陳劭雄的《視力矯正器》不僅在裝置形式上塑造成一種雕 塑形態(tài),還在影像顯示和空間環(huán)境方面進行了諸多實驗。他將同一人物的一個完整動 作進行分段拍攝的影像在兩個電視雙視頻播放,但在影像上造成單視頻雙屏播放的錯 覺。他 1997 年的一個《視力矯正器》系列作品還將錄像放置在衛(wèi)生間播放,并可以通 過洗手池上方的鏡子反射的影像觀看。宋冬的《父子》(1999)則嘗試一種中國式的 Video 空間和影像風格。他的《父子》(1998)是將他父親自我講述的錄像投影在自 己臉上,進行再錄像拍攝,這段倆人形象疊加的錄像被投影在北京太廟的柱子上。這 個作品試圖實驗一種 Video 的本土精神在空間語境和影像內(nèi)在性上的一種家族聯(lián)系。
1990 年代中期以后,中國的 Video 藝術不僅在 Video 藝術的概念和表現(xiàn)形態(tài)方面真 正形成并且成熟,到 1990 年代末以后,還開始大量運用計算機影像處理技術。
文化主題和計算機技術的介入
在某種意義上,1990 年代可以看作是一個中國 Video 藝術的萌芽和形成期,它不僅在 90 年代中前期初具雛形,到 1990 年代末期在語言風格和視覺技術上也逐漸成熟為一 種真正意義的新媒體藝術。
2000 年以來,中國 Video 藝術主要表現(xiàn)為兩種新的趨勢:一是 Video 藝術在技術語 言上往兩個極端走。一個極端是刻意地追求低技術風格,即 Video 制作除了簡單的拍攝、 剪輯和編輯技術的使用,幾乎很少使用電子影像處理技術;另一個極端則是大量使用 1990 年代末期開始在中國普及的計算機影像生成和處理技術,像互動技術、游戲技術、
144 /145
Flash 動畫技術、數(shù)字影像合成技術等。其次,Video 藝術的另一個趨向是,它不再在 Video 藝術的界線內(nèi)只關注 Video 的技術語言和影像實驗本身,而是試圖將 Video 看 作一種個人對社會和文化批評主題的表達方式。這一類 Video 藝術往往表現(xiàn)為低技術 語言風格的使用。
低技術風格的 Video 在汪建偉的錄像《生產(chǎn)》(1996)中表現(xiàn)為一種早期風格。這個 作品選擇了四川五個鄉(xiāng)鎮(zhèn)的茶館進行現(xiàn)場拍攝,采用了一種紀錄片的粗糙視覺風格, 試圖表現(xiàn)茶館和公共場所的一種社會視覺經(jīng)驗的生產(chǎn)過程。2000 年前后,崔岫聞、曹 凱和徐震的 Video 則表現(xiàn)為一種通過低技術風格表現(xiàn)的社會批評、現(xiàn)代性和青春藝術 的主題,他們的 Video 都試圖降低影像技術對于主題表達的干擾,而更主動地將視覺 變成一種仿紀實風格。表演在 Video 藝術中的運用在 2000 年以后更傾向于一種戲劇 性和敘事性的表演。尤其在女性主義主題中,像陳秋林和曹斐的作品,表現(xiàn)為一種女 性視覺、青春藝術和后現(xiàn)代戲劇性混合一體的影像風格。陳秋林的《⋯⋯》(2001) 和《別賦》(2002)具有一種女性主義的感傷氣息,曹斐的《失調 257》(1999)和《狗》 (2002)在影像敘事上則更具有一種情節(jié)劇的元素。在涉及表演和情節(jié)劇的表現(xiàn)方面, 楊福東在 1990 年代后期對 Video 影像語言進行了大量的實驗。
在 2000 年代初期,汪建偉、王國鋒等人還參與了多媒體先鋒戲劇的舞臺 Video 實踐。 《屏風》(2000)和《儀式》(2003)是汪建偉自編自導的多媒體戲劇,汪建偉在兩 出戲劇中都在舞臺中央使用了事先錄制好的 Video 錄像投影作為舞臺的一個敘事背景。 王國鋒參與的先鋒戲劇《北京——終點站》(2004)則使用 Video 直接介入了戲劇實 驗性。
Video 藝術在 1990 年代后期的一個重要現(xiàn)象是計算機影像技術的介入,使得 Video 藝術在計算機影像方面產(chǎn)生了真正意義的影像實驗。在計算機數(shù)字影像技術的使用上, 馮夢波是一個較早的實踐者。他在 1990 年代中期就開始使用計算機動畫和電子游戲的技術制作以政治圖像為視覺題材的動畫短片和應用電子游戲程序的 Video,比如他的 《蘋果日記》(1994-95)和《打虎山上》(1994-95)。馮夢波到新世紀初期的一些 Video 作品則更是使用了更多的電子技術,比如他的《阿 Q(死亡之境,Q4U 之舞墊版)》 (2002)使用了游戲裝置、PC 跳舞毯以及音響系統(tǒng)等。
新世紀十年:卡通、Flash 動畫 和電子游戲互動
Flash 動畫和電子游戲互動的使用在新世紀十年內(nèi)形成了一個影像實驗的高潮,在 2000 年以來 Video 藝術都大量使用計算機技術,如圖片修改、拼貼、動態(tài)剪輯、三維 影像、影音合成等。中國新媒體藝術的技術等級實際上仍然停留在一個初級階段。但 自 1990 年代初期至今的十幾年時間,中國 Video 和攝影的影像藝術真正形成了自己的語言風格,幾乎在影像實驗、計算機技術、裝置空間、敘事風格等所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實踐,并逐漸在國際藝術界獲得廣泛關注。
Flash 動畫、互動和電子游戲技術在 2000 年代初期被王波、唐茂宏、顧德鑫、周嘯虎、 胡介鳴、張江山等人應用于 Video 的視覺實踐。像王波的《誰殺了我?》(2003)使 用了 Flash 動畫技術和網(wǎng)絡游戲程序,胡介鳴的《向上向上》(2004)是一個采用互動技術的影像裝置,觀眾可以通過聲音影響豎在上海美術館外墻上電視柱中的人物影 像的活動,只要在電視柱前大喊,電視柱上的人就會往上爬,越過一個個電視機屏幕。
曹斐的《人民幣城寨》(2007)和林欣和鄭達的《多種物 c 的起源》(2008)是近年 使用三維虛擬影像和電子游戲的互動程序的實驗之作。作品中都使用了三位虛擬的空 間建筑的建模技術,同時觀眾可以在現(xiàn)場像玩電子游戲一樣操縱畫面。如果不是參加 展覽,平時作品放在專門的網(wǎng)站上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像操作網(wǎng)絡游戲一樣進入作品參 與互動。
新世紀的 Video 互動藝術不僅使用了電子游戲手段,在畫面風格上還吸收了卡通動畫形象,從最早的王波,到近些年的曹斐、林欣等人的創(chuàng)作,反映了 70 后一代藝術家在 圖像上受卡通視覺的影響。
但并不是所有 Video 動畫都是卡通風格的。南非藝術家肯切基的手繪黑白動畫對中國 年輕藝術家就有很大影響,黑白動畫接近中國的水墨動畫,但為其注入了當代藝術的 觀念和歷史意識。國內(nèi)藝術家如邱黯雄的動畫《民國風情》就使用了黑白水墨的形式, 寓言性的表現(xiàn)了對于民國內(nèi)在風情的歷史想象。
經(jīng)過十幾年的藝術實踐,中國新媒體藝術完成了向西方的學習,尤其是在作品觀念、 影響模式和主題方面進行了中國化的實驗。但是作為新媒體藝術的核心:技術,目前 的技術水準跟國外真正的高科技新媒體藝術上有很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是新媒體藝術的體制尚未建立起來,盡管有一小部分藝術家的新媒體作品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市場銷售, 并獲得國外的藝術基金會的贊助,但中國目前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新媒體藝術中心和 基金會。
新媒體藝術的制作和成本往往超過藝術家的個人承受力,在國外一般都會有專門的新 媒體藝術基金會或者綜合藝術基金會進行資金贊助,并且有新媒體藝術中心提供制作設備和工程師幫助藝術家完成作品,但這一步在中國尚未形成。但新媒體藝術是 21 世 紀最有前途的新藝術,相信隨著社會發(fā)展,中國的新媒體藝術也會獲得更大支持并確立自己的風格。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