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文物大修:白塔寺密封冊至今未開封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04-11-16]
首都博物館新館目前正在加緊建設中,預計明年10月正式開館。為了準備首都博物館新館展覽,從去年10月份起,首都博物館就集中了館內(nèi)的技術(shù)力量,聘請了一些來自國內(nèi)文物修復界的頂尖兒專家,對館藏數(shù)千件文物進行大修。
上周末,本報記者專門來到首都博物館,對這項在普通人眼中看來有些神秘的文物修復工程進行了探訪——
首都博物館文物保護中心主任劉樹林向記者介紹說,首都博物館中收藏的三十余種類、近二十萬件文物許多來自地下。北京作為一個古城,有著五十萬年的人類發(fā)展史,三千余年的建筑史和近千年的建都史,其留下的極其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融合了我國不同時期、眾多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特別是北京地區(qū)出土的大量文物,是北京發(fā)展的歷史文化佐證,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
氣候變化、陽光輻射、空氣污染、蟲害蛀蝕和霉菌繁殖,能夠引起石刻風化剝離、青銅有害銹蝕、磚瓦酥堿粉化、壁畫褪色起甲、木材干裂糟朽、織物粘接腐爛、紙張蟲蛀霉變、牙骨龜裂翹曲、毛皮脆裂脫毛,無時不在威脅著文物的壽命。
首都博物館于1981年正式開館,長期以來一直寄居于北京孔廟。利用古建開辦博物館,局限性較大,由于要保護古建原貌,庫房改造受到很大限制,溫濕度和防塵、防霉等設施達不到文物庫存的要求。首都博物館新館目前正加緊建設,預計明年下半年將與市民見面。首都博物館新館的建成,將大大改善文物保護的硬件條件。此次市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資金,從去年10月份開始,首博方面正全力以赴,加班加點對新館參展的數(shù)千件文物進行修復和保護。
首都博物館文物保護中心下設青銅器修復、陶瓷修復、紡織品修復、書畫修復四個工作室。本報記者走訪了這四個工作室,親眼目睹了專家們對文物修復的實際過程,得知了許多此次文物修復工作中的小故事。
潔牙機修復青銅器
首都博物館館藏青銅器年代起于商周,止于民國。目前正在修復中的堇鼎和伯矩鬲,出土于北京房山琉璃河墓葬,都是西周早期的文物,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其中堇鼎中的銘文填補了文獻史料對古燕國記載的不足,進一步證實了北京琉璃河地區(qū)為古燕國的始封地。
青銅器修復的第一項工作常常是潔除與除銹。青銅器長年埋藏在地下,接觸到可溶鹽類、水分等,逐漸形成腐蝕銹層。傳統(tǒng)的機械除銹法采用的工具是鋒鋼刻刀、手術(shù)刀、鋼針、小鏨子等工具,效率較低,而在青銅器修復室,修復專家賈文熙先生向記者現(xiàn)場演示了用牙科大夫的潔牙機去除銅銹的過程,接上電源,潔牙機一邊震動,一邊噴水,銅銹很快就一塊塊地掉下來。
更先進的機械還有激光除銹儀、等離子體除銹機等。
對青銅器的清潔常常使用的一種方法是用水長時間浸泡,由于自來水含有氯,對青銅器有害,所以浸泡用水必須是蒸餾水。這樣的浸泡常常要達三個月到半年之久,現(xiàn)在又引用了超聲波清洗器,大大加快了清洗過程。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quán)!
相關(guān)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