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慈利發(fā)現(xiàn)春秋戰(zhàn)國西漢墓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04-07-05]
三股凸古墓群位于湖南省慈利縣零陽鎮(zhèn)零溪村二組零溪河右岸的山丘上,為配合當?shù)鼗?,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慈利縣文管所對三股凸古墓群進行了搶救性發(fā)掘,發(fā)掘時間從2月13日—5月25日止,發(fā)掘面積2000多平方米,發(fā)掘春秋至西漢時期古墓葬49座,出土文物400余件。
發(fā)掘區(qū)墓葬較為密集,許多墓彼此打破,其中M25與M26、M39與M41幾乎是同穴打破,最多的一組打破關系多達5座。所掘墓葬包括春秋、戰(zhàn)國、西漢3個歷史時期。
春秋墓1座,(M34)帶有頭龕,器物置頭龕中,有鬲、缽、豆。
戰(zhàn)國墓16座,可分早、中、晚三期,均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墓壁修整光滑,做工規(guī)整,斜壁呈覆斗形,填土上部多為本土回填,近底部一般有不同厚度的白膏泥,隨葬器物多置一端頭箱,器物組合為陶鼎、敦、壺、豆、銅劍、戈、矛等。
M25現(xiàn)存墓口長2.6、寬1.6、深1.7米,墓壁修整光滑,上斜下直,呈覆斗形。墓底有10厘米厚的白膏泥。出土器物有銅鏡、陶鼎,陶敦、陶壺、陶缽、陶豆等。M26與M25平行,相距不到50厘米,墓葬形制及墓向完全一致,墓底有10厘米厚的白膏泥,隨葬器物的器類及形制亦相同。據此分析,可能是夫婦并穴合葬墓。應為戰(zhàn)國中期墓。
?。停保稙殚L方形土坑豎穴墓,壁傾斜,接近直壁,呈覆斗形,填土為青灰色亞黏土與網紋紅土的混合土。出土器物有陶鼎、陶敦、陶壺、陶斗、陶盤、陶豆等,火候較高,做工精細,部分器物飾紅色卷云紋彩繪,還有銅鏡、銅鈴、玉璧、玉環(huán)、琉璃珠等。玉璧做工精細,晶瑩剔透,飾刻劃卷云紋。該墓應為戰(zhàn)國晚期。
西漢墓32座,可分為早、中、晚三期,均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直壁,壁加工較戰(zhàn)國墓粗糙,填土一般為外來青灰色亞黏土,底部一般沒有白膏泥,但M8埋有木炭,厚60厘米,與長沙馬王堆墓葬中埋木炭的葬法基本一致。隨葬陶器較多,多在邊箱,器物組合為陶鼎、盒、壺、方壺、罐等。
M17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墓壁垂直,做工規(guī)整,填土為青灰色亞黏土。出土器物有滑石璧、陶鼎、陶罐、陶缽、陶盒、陶燈、陶方壺、陶壺、陶碗、泥錢、泥金餅等,多達36件。在墓東壁偏西有漆器痕跡,陶方壺、陶鼎飾淡紅色彩繪。應為西漢早期。
?。停矗材贡谧龉ひ?guī)整,隨葬器物多達31件,有陶鼎、陶盒、陶壺、陶罐、陶方壺、陶倉、陶灶、陶井、滑石璧、鐵叉、泥錢等。應為西漢中期。
M43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墓壁垂直,填土為青灰色亞黏土。出土器物有陶方壺、陶壺、陶盒、陶鼎、泥半兩等。M43應為西漢中晚期。
三股凸古墓群墓葬密集,彼此打破,特別是同時代的墓葬打破,為研究本區(qū)域戰(zhàn)國、西漢文化分期將起到標尺性作用;墓葬形制及其葬俗的演變脈絡清晰;對戰(zhàn)國、西漢典型器物的變化規(guī)律有新的認識;進一步印證了慈利白公城的興衰歷程。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