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饒宗頤:不僅是學界泰斗,還精通書畫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8-02-07]
客戶端北京2月7日電(記者 上官云)6日凌晨,國學大師饒宗頤去世,引發(fā)各界哀悼。由于學識淵博,他曾被錢鍾書先生稱為“曠世奇才”,被學界尊稱為“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但可能大家并不知道,這位學者在得益于家學的同時,一定程度上還是“自學成才”。
1917年,饒宗頤出生在廣東潮安。父親饒鍔亦是知名學者,在家鄉(xiāng)建起了藏書樓“天嘯樓”。少年時,饒宗頤覺得學校教育并不適合自己,寧愿躲進“天嘯樓”自學,在父親的悉心教導下,逐漸打下了深厚傳統(tǒng)文化基礎。
“我有五個基礎來自家學,一是家里訓練我寫詩、填詞,還有寫駢文、散文;二是寫字畫畫;三是目錄學;四是儒、釋、道;五是乾嘉學派的治學方法?!别堊陬U曾風趣地說,自己是“命里注定要去做學問”。
約十六七歲時,饒宗頤開始整理父親饒鍔的遺著《潮州藝文志》,慢慢嶄露頭角。此后,饒宗頤曾至印度班達伽東方研究所作學術研究,并于1965年至1966年在法國國立科學中心研究敦煌寫卷,將治學領域不斷拓展、延伸,最終成為學界泰斗,被譽為當代中國百科全書式的古典學者。
之所以有如此美譽,是因為饒宗頤的研究領域稱得上是貫通古今、涉獵廣泛:從夏商至明清,經史子集、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幾乎無一不精;甲骨文、梵文、楚漢簡帛……幾乎無一不曉。他還通曉英語、法語、日語等多國語言文字,先后出版著作幾十部。
此外,饒宗頤還是第一位講述巴黎、日本所藏甲骨文的學者,也第一個系統(tǒng)研究殷代貞卜人物,并出版了專著。1962年,饒宗頤獲得法蘭西漢學院頒發(fā)的“儒蓮漢學獎”,這個獎項被譽為“西方漢學的諾貝爾獎”,他也因此與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并稱為“甲骨五堂”。
同時,饒宗頤亦精于敦煌學研究,正是他,首次將敦煌寫本《文心雕龍》公之于世,成為研究敦煌寫卷書法的第一人;而他獨立出版的《敦煌白畫》一書,則填補了敦煌學研究的一項空白。
學術成就上的耀眼光芒,并沒有掩蓋饒宗頤在藝術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古琴,還是撰寫宋、元琴史的首位學者。而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學精深的研究,同樣體現在書畫作品之中:饒宗頤所繪荷花素有“饒荷”之稱,以自然的荷花姿影為其形,以古人的墨筆荷花為其韻,以心中的清漣高潔為其神,即成“饒荷”之貌。
為何如此喜愛荷花?饒宗頤曾說過,那是因為父親為他取名“宗頤”,就是希冀他宗法宋代理學大師周敦頤,而周敦頤一生喜愛荷花。
雖然光環(huán)無數,但一向淡泊名利的饒宗頤卻不以為意,他曾說過,現在“大師”高帽滿天飛,太多了,“其實大師原來是稱呼和尚的,我可不敢當”。2003年,饒宗頤捐出自己大部分的藏書,在香港大學建成饒宗頤學術館。在此后的歲月里,他一直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奔忙,從不懈怠。
2018年2月6日,101歲高齡的饒宗頤與世長辭。消息傳開后,很多網友自發(fā)在網上進行悼念,有人將他稱為“未曾謀面的老師”“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還有人寫下了“世上已無饒宗頤,天上又多文曲星”語句送別,痛惜之情不言而喻。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如網友所說,愿這位國學泰斗一路走好。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