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8,人人人操,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国无码在线观看

  • <rp id="g2auq"><ruby id="g2auq"></ruby></rp>
    1. <source id="g2auq"></source>
    2. <source id="g2auq"></source>
      1. <source id="g2auq"><menu id="g2auq"></menu></source>

      切斷文物非法進口的渠道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6-10-07
      《文物保護法修訂草案(送審稿)》在文物進口管理方面有一定改進,在第七十條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遵守已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禁止和防止文物非法出境及進境?!边@是我國在文物進口管理方面的重大改進。不過,筆者認為,這樣的管理范圍和力度是遠遠不夠的,同我國應當承擔的國際義務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完善文物進口管理,還需要更為細致和全面的制度來執(zhí)行相關國際條約和履行國際義務。
        文物在國際范圍內的非法流通對文物所有者的財產權,對國家和民族,甚至全人類的文化遺產權都造成了巨大的損害。隨著中國經濟發(fā)展水平和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在作為重要的文物產出國的同時,業(yè)已成為重要的文物市場國。雖然從實踐中看,中國的文物收藏者在國際文物市場上更多地還是偏好于購買和進口原產自中國的文物,但是產自其他國家文物的非法交易并向我國非法進口的風險依然存在。因此,我國應當承擔起禁止和防范外國文物非法進口的國際義務。
        同時,中國作為1970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口及轉移文化財產所有權手段公約》(下簡稱《1970年公約》)的締約國,禁止和防止其他締約國被盜文物非法進口,是我國執(zhí)行此公約所必須要承擔的國際法義務。對于我國文物管理而言,文物的非法進口對正常的文物市場秩序造成了沖擊,不利于我國文物市場的健康發(fā)展。與此同時,對文物非法進口的打擊和防范也有助于我國彰顯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贏得國際社會的信任。此外,也有助于加強我國同其他國家在文化遺產事務上的交流與合作,從而促進國內文化遺產保護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進步。
        縱觀其他《1970年公約》締約國,一些重要的文物市場國甚至來源國都建立起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文物進口管理體制。美國實施了文化財產的一般進口限制、緊急進口限制、特定被盜文化財產的禁止進口等不同層面的進口管制;英國對“污點”文物的進口及交易等行為進行嚴格的限制;意大利對文化財產的進口實施許可證制度;日本則對“特定外國文化財”的進口實施管制。雖然諸如英國、日本等國因實施效果欠佳而遭受批評,但文物進口管理體制還是值得我國借鑒的。
        基于我國已簽署的相關國際條約,筆者認為,我國可以從國內法與國際法兩個層面上完善我國文物進口管理體制。
        第一,在國內法層面上,完善文物進口管制。在既有的臨時進口文物審核、登記制度的基礎上,我國可以通過《文物保護法》及有關行政法規(guī),分層次、分級別地對不同進口文物進行管理。比如,對一般的文物進口,審查是否具有合法的國際流通資格;對來自于戰(zhàn)亂或其他文化遺產處于危險情況下的國家或地區(qū)的文物,采取臨時措施禁止進口,防止我國成為文物非法交易的災區(qū);對于被盜文物,則直接根據相關國際條約禁止進口。
        第二,在國際法層面上,通過雙邊或多邊協(xié)議,積極同有關國家合作。近些年來,我國已經與意大利、西班牙、沙特等多個國家簽署了雙邊文化遺產合作協(xié)議,就雙方禁止和防止文物非法進出口進行合作。在此基礎上,我國應當擴大合作國家的范圍。針對一些文化遺產遭受重大危險的國家和地區(qū),我國可以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和教科文組織框架下,同國際社會一道,共同采取緊急措施,通過加強文物進口管制力度,維護國際文物市場秩序,進而保護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