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文學獎需要透明度也需要含金量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5-08-18]
第9屆茅盾文學獎公布了獲獎結果,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這邊風景》、李佩甫的《生命冊》、金宇澄的《繁花》、蘇童的《黃雀記》最終獲獎。伴隨獲獎名單一起公布的,還有評委會的第六輪投票結果。這次投票是終極投票,每位投票者的票選走向一清二楚。
這應該是近幾屆最透明的一屆茅獎。以往的茅獎要么因為不公開投票過程,要么因為公開不及時,招惹了不少批評聲音。這屆由鐵凝擔任主任、李敬澤和閆晶明任副主任的評委會,根據(jù)最新修訂的《茅盾文學獎評獎條例》,明確了誰可以投票,誰不可以投票,以及實名投票的操作方式。為示公正,投票過程還由紀律監(jiān)察組監(jiān)督,并由公證處公證。
就結果公布后的輿論反應看,這屆茅獎贏得了人們的信任。當那個密密麻麻印刷了評委實名投票的情況表,同評獎結果一起公布出來后,真愿意把這個表打開放大逐一查看的,反倒沒多少人。這說明了一個道理,包括文學評獎在內的其它評獎或投票,公眾可以不看,但卻不能不公布。第一時間公布,意味著獎項對自己的公正性有了自信心,所選出的作品自然就更有說服力。
話說回來,一個舉辦了9屆的國家級文學獎,四年舉辦一次,歷經這么多年,直到現(xiàn)在才讓公眾真正體
會到了透明的分量,其對規(guī)則的完善步驟也真夠遲緩的。本來這個獎項已經少有人關注,再加上前面幾屆輿論的質疑、作家的炮轟,如果再做不到服眾,就真的很難繼續(xù)下去了。
在今年5部獲獎作品中,金宇澄的《繁花》最受關注,它也同時贏得寫作圈、媒體圈、讀者的青睞。這本書曾被中國小說學會評為2012年中國小說排行榜長篇小說第一名,被中國圖書評論學會評為2013年中國好書第一名,同年亦獲得第11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此次獲得茅獎,會繼續(xù)吸引讀者對這部被譽為“史上最好上海小說之一”的作品的興趣,幫助它繼續(xù)鞏固在當代文壇的地位。
獲獎對于作家與作品的最大意義,不是獲得獎杯和獎金,而是引起更多讀者的閱讀興趣,一本獲獎之后并沒有多少人對之產生興趣的作品,起碼在當下是沒有多大意義的,除非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最終才發(fā)現(xiàn)其巨大的文學價值。但這樣的可能性不大,在文學作品擁有多元、暢通傳遞渠道的背景下,極少有珍品被長期冷漠對待。
《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禮》《白鹿原》《塵埃落定》等作品,都曾在獲得茅獎之后引發(fā)閱讀領域的巨大興趣,成為不同時期的經典文學作品。以前的茅獎為什么分量如此之重,很大的原因來自讀者對獲獎作品的追捧。
文學獎項應該具備兩大功能,其一是評出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佳作,其二就是能為讀者閱讀提供風向標。用世俗的標準看,如果一部獲得國家級文學獎的作品,在大眾讀者那里無人喝彩,這肯定是某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要么評獎出了問題,要么寫作出了問題,要么讀者出了什么問題。當下的閱讀市場,純文學的確不是主流,但這不意味著讀者已經喪失了尋找佳作的動力與本能。換個角度看,何嘗不是純文學創(chuàng)作持續(xù)沉寂,才導致了今天的狀況?寫作群體創(chuàng)作能力的每況愈下,也讓文學評獎無米下炊,252部入選作品,其中有多少比例能被讀者記???
文學評獎需要透明度,這是評獎規(guī)則,但也需要含金量,這是評獎之本。缺乏含金量的文學獎,就算百分百透明,換來的恐怕仍然是失望?,F(xiàn)在的主流作家群體,整體上還沉浸在過去的寫作模式里,停留在對過去時代的迷戀上,缺乏對當下生活靈動的感受力和深沉的表達力,缺乏寫作上的全球視野。
獲獎作品要推廣介紹,要有人看,有人討論,有人去改編,要讓它們真正進入人們的精神生活,而不是與獎杯、獎狀一起擺在書房里。當然一個文學獎無法有那么大的能量,來挖掘獲獎作品的價值,中國作協(xié)或許能多做一些事情。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