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8,人人人操,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国无码在线观看

  • <rp id="g2auq"><ruby id="g2auq"></ruby></rp>
    1. <source id="g2auq"></source>
    2. <source id="g2auq"></source>
      1. <source id="g2auq"><menu id="g2auq"></menu></source>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評論:家文化才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4-06-23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傳統(tǒng)文化的根本區(qū)別是什么?最常見的說法是“天人合一”(中國)與“天人相分”(西方)、“內傾”(中國)與“外傾”(西方)、“人本位”(中國)與“神本位”(西方)等。我對這些都不持異議,但覺得家文化才是中西文化的根本差異。

        第一,西方?jīng)]有家文化的歷史傳統(tǒng),而中國則有。家在西方古希臘神話中是一種非常負面的東西。赫西阿德與荷馬講述的諸神家譜和人類英雄之家的故事,充斥著亂倫、通奸、殺子女、弒父母、父子夫妻反目、兄弟相爭相殘等等消極現(xiàn)象。而關愛、和諧、溫暖、謙讓等等人類家庭中常見的正面形象,則甚為罕見。古希臘思想家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出為了城邦而廢除家的主張,亞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學》中僅僅把家當作一種財產看待,與中國古人把家看作居住、喪葬、遷徙、械斗、生產等內涵豐富的一種社會組織的觀念,相去甚遠。奧地利學者賴因哈特·西德爾《家庭的社會演變》一書中說“直到近代歷史的早期,歐洲人們還沒有血緣家庭的概念,只好用‘有老婆和孩子’這一說法來轉述?!?br/>
        與西方不同的是,中國則具有豐富的家文化傳統(tǒng)。單是《漢語成語大辭典》記載的涉及家的成語就有46條。

        第二,西方基督教削弱了世俗的家文化的培育和發(fā)展,中國的家文化則抑制了宗教的發(fā)展。學者楊效斯曾經(jīng)指出,由于古希臘、羅馬世俗家庭文化薄弱,基督教擬制的“家”文化乘虛而入:圣父(上帝)先于生父;神父亦稱“父親”。圣母先于生母,修女稱為“姐妹”。耶穌說,“凡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币虼耍鞣降募矣^念長時期是由教會與世俗之家混合而成。教會之家對世俗之家的補充、保護性遠不及其異化與破壞性。亞伯拉罕殺子祭神的故事,是以親情作為信仰的犧牲的典范,凸現(xiàn)了追求世俗性家庭幸福與出世性神圣幸福的根本沖突。當代西方基督教關于“家庭價值”的大聲疾呼,其動機主要在于對世俗化進行聲討。其邏輯是:世俗化導致家庭價值衰落,故人們只有回歸教會,才能恢復家庭價值?;浇踢@種主張實際上抑制了西方世俗而發(fā)達的家文化的發(fā)展。

        與西方不同的是,中國根深蒂固的家文化抑制了宗教的發(fā)展。史學大師范文瀾早就指出,中國本土沒有國外一神教的主要原因就是儒家文化的發(fā)達,而儒家文化最強調的就是修身、齊家。本土道教既要敬神仙,還要敬祖宗。

        第三,西方思想家長期缺乏對家文化的關注與研究。早有論者指出,在一定程度上,一部西方哲學史,就是家庭概念在其中短期出現(xiàn)后逐步消失的歷史。從柏拉圖的《理想國》,到羅爾斯的《正義論》,甚至本應站在母親——妻子一邊為家說話的女權著作,多數(shù)都對家抱持忽視、懷疑、貶低的態(tài)度。這與許多西方思想家幼年缺父少母、成年后保持單身、缺少正常家庭生活密切相關。失去母親或父親,霍布斯是在幼年,康德是13歲,黑格爾是11歲,伏爾泰是7歲,斯賓諾莎和萊布尼茨是6歲,桑塔亞那是5歲,尼采是4歲,巴斯卡是3歲,休謨與羅素是2歲,笛卡爾和薩特是1歲,盧梭與蒙田則不足1歲。赫拉克利特、柏拉圖、笛卡爾、斯賓諾莎、萊布尼茨、康德、叔本華等都沒有結過婚。

        與西方不同的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對于家文化有大量的著述,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家的理論,思想家們也大都椿萱并茂,結婚生子,具有正常的家庭生活。

        因此,把握中西文化之別,首看家庭文化。郝鐵川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