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大師梁漱溟幼年時并未學習四書五經(jīng)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3-08-27]
梁漱溟(1893—1988)是現(xiàn)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被稱為“中國最后一位大儒”。由梁漱溟長子梁培寬歷時27年編纂、5次增刪的最后定本《我生有涯愿無盡:梁漱溟自述文錄》,在梁漱溟誕辰120周年之際出版。本書也是目前梁漱溟最完整的個人自傳。他的一生閱歷豐富,幾乎見證了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的百年變遷,作者以細膩坦誠的筆觸客觀敘述,九十多年人生軌跡中自學之歷程、情感之所依等諸多方面在本書中都得到生動、完整體現(xiàn)。
梁漱溟作為中西貫通大學者,其本質(zhì)上依然是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他信奉儒家學說和孔孟之道,可是他根據(jù)時代發(fā)展需求,在古代圣人的思想主張方面提出新觀點。作為現(xiàn)代儒家知識分子的代表人物,他的學問和成就,完全是在自學當中獲取。自學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很多人并不陌生。
說梁漱溟是自學成才的楷模,這一點都不為過,要不然,他區(qū)區(qū)一個中學生,為什么被蔡元培相中,到北京大學當講師?梁漱溟信奉中國一句老話“活到老、學到老”。其言外之意,也就是說人總是要離開學堂的,但是學習不能停步,即便老了,還要學習。而這種學習,就是自學?,F(xiàn)在的青少年和家長,似乎都忽略了自學的妙處。梁漱溟雖然出生于書香門第,但是他在少年時期,算不上聰明的孩子,在學校成績也是中等偏下。但是他的父母,似乎根本就不在乎梁漱溟的課業(yè)分數(shù)成績,放手讓他學習感興趣的知識。這種教育孩子的方法看上去很簡單,但是真正做到這一點,天下父母又有幾人?
在本書中,梁漱溟在《生平述略》、《我的自學小史》中,用大量的篇幅回憶了少年時期自學的往事。他六歲開始讀書,雖然他后來是中國儒學大師,可是偏偏在他幼年時并沒有學習四書五經(jīng),而是在熟讀《三字經(jīng)》之后,學習《地球韻言》?!兜厍蝽嵮浴愤@本書在今天恐怕是難以見到了,即便在當時,也是非主流教材。本書以韻文的形式,介紹世界歷史地理人文。在閱讀中,他的視野變得開闊,激發(fā)了探究知識、認識世界的興趣。
梁漱溟的自學,深受父親的精神感召,當時中國處于清朝末年,國家民族內(nèi)憂外患,他的父親平素關(guān)心國內(nèi)外政治,愛國之心特別堅定,這直接影響了梁漱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梁漱溟很多知識都是從報刊中獲得,清末各種社會思潮涌動,北京城內(nèi)有上百種報紙,持救國立場的報紙達數(shù)百種,這為梁漱溟知識的累積提供了基礎(chǔ)。他在《我的自傳》中寫道:“我的自學,最得力于雜志報紙。許多專門書或重要典籍之閱讀,常是從雜志報紙先引起興趣和注意,然后方覓它來讀的。”
梁漱溟在《自學的根本》章節(jié)中,談到了自學的動力和原因:向上心。他寫到,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中,尤其是京城的維新運動和南方革命黨的救國呼聲,讓少年的他決心超越于世俗的個人舒適生活追求,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崛起而樹立責任感。另外,他認為人必須力爭上游,生命的意義才算完整。人一旦有了自學的動力,那么在學習的過程中,任何困難險阻其實都不在話下。對于自學,好多人以為就是單一地學習某種知識,梁漱溟卻以為,自學“應當就是一個人整個生命的向上自強,要緊在生活中有自覺。但是求知識,卻不足以盡自學之事?!彼囊馑际侵福鹤詫W不僅學具體的知識,還要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使自己的生命境界超越于現(xiàn)實。梁漱溟同時也指出,在自學過程中,讀書不是第一件事,照顧好身體卻是頭等重要的。他認為:人在少年時期自學,往往不愛惜身體,飲食、睡眠、讀書沒有規(guī)律,如果以傷及身體的代價自學,那么自學的意義全部歸零。
在清末民初的滄桑歲月,由于戰(zhàn)火不斷,梁漱溟斷斷續(xù)續(xù)地讀完了小學和中學。如果他不堅持自學,他和凡夫俗子就沒有兩樣。自上中學起,梁漱溟就開始在人生問題、社會問題兩個方面進行苦苦思索,他自學西洋哲學、印度哲學與宗教、中國儒家典籍等等。梁漱溟少年自學的經(jīng)歷,值得今天的人們深思。(文/陳華文)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luò)知識產(chǎn)權(quán)!
相關(guān)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