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漢字將對中日韓三國共同發(fā)展起重要作用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3-08-08]
日前舉行的第八次東北亞名人會上,由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紀寶成牽頭編制的《中日韓共用常見800漢字表草案》獲得通過,并決定在2014年的東北亞名人會上正式宣布。由此,2010年4月首次提出的三國共用常見漢字表歷時三年終于塵埃落定。有學者認為,此舉開啟了漢字文化圈新一輪交流。
漢字是東北亞三國文化溝通的紐帶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歷史悠久而又沿用至今的文字,是五大文字使用區(qū)域中唯一的表意文字,也為東北亞三國的文化溝通提供了紐帶。以此為媒介,將對中日韓三國的共同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2010年4月,紀寶成在第五屆東北亞名人會(由新華社、日本經(jīng)濟新聞社和韓國中央日報社共同舉辦,以增進中日韓三國的相互了解與合作為宗旨)上提出編制一份《中日韓共用常見漢字表》,促進三國文化交流和共同發(fā)展。想法當即得到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校長李培榕的贊同。
經(jīng)過會議討論,共識不斷醞釀,漸漸形成:研制一個共用常見字表,對促進三國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具有促進作用。
文字使用的同異,標志著歷史上的文化交流與融通。中日韓三國共同使用漢字的歷史已近兩千年,兩千年里,漢字是三國之間文化溝通的重要工具。
紀寶成說,他在日本訪問的時候,在參觀一個展覽時了解到,孫中山先生當年在日本籌措革命經(jīng)費時和友人宮崎滔天談話,因為兩個人語言不通,所以用漢字“筆談”?!罢Z言不通,但是寫字能看明白,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漢字是三國共同的歷史文化財富,今天如何讓這筆歷史財富成為我們交流溝通更便捷的載體,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紀寶成說。
淵源相濟,遷轉(zhuǎn)相依
專家指出,日本和韓國歷史上完全使用漢字的時間都超過千年,現(xiàn)在的語言生活中漢字也是非?;钴S的成分。
在韓國,公務文件、交通標志、人名地名等都是韓、漢兩種文字并用。在日本,大約2/3的手機可傳輸漢字短信,“年輕人為寫短信努力學漢字?!比毡疽晃唤淌谡f。
1988年中國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國家教育委員會聯(lián)合頒布的《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表》,選收常用漢字2500個,次常用漢字1000個,共3500字。而1981年日本文部省頒布《常用漢字表》,選收漢字1945個。1972年韓國文教部頒布《教育用基礎漢字》,選收漢字1800個。
三國字表比較起來,韓語1800個基礎漢字與中國現(xiàn)代漢語2500個常用字中字型完全相同者888字,繁簡體對應者534字,字形構件和結(jié)構相同而筆畫有舊體新體之分的196字,合計1618字,幾乎占韓語基礎漢字的90%。
日語1945個常用漢字與中國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中有1138個字完全相同,加上繁簡、新舊筆畫對應共有1724字相同,約占日語常用漢字的89%。
2012年,中國人民大學成立一個專家組,由古、現(xiàn)代漢語相關專業(yè)和通曉日韓語言的教授組成,開始著手編制字表。同時,韓國有關專家也開始著手編制。中國人民大學的方案是800字,韓國方面形成的方案是500字,經(jīng)過討論,三方就800字達成共識,800字表將韓國方案中的500字以及74個備選字全部包括。
當然,三國的漢字用法也有不同。日韓所用漢字中,一些字的使用頻率和現(xiàn)代漢語也不同。專家介紹,由于現(xiàn)代漢語中使用頻率比較高的“了”“這”等字在日韓很少用到,因此沒有進入此次常用字表。比如“車站”的“站”,在現(xiàn)代漢語中頻度排在582位,但是并不在日本常用漢字和韓國基礎漢字的范圍之內(nèi)。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教研室主任趙彤對此解釋說:“這是因為‘站’是元代時從蒙古語中借來的,而相同的意義在日本和韓國仍然使用漢語中古時的‘驛’(驛,日本漢字‘駅’)?!?br/>
加強漢字文化圈的影響力
“800個常用漢字表是中日韓文化共通的象征,這一文化合作項目有望成為三國構建面向未來關系的驅(qū)動力之一?!比毡揪┒即髮W校長松本纮說。
“漢字不僅是儒家文化圈國家的過往記憶,更是當下鄰國民眾之間交往最直接的工具?!奔o寶成說。
有學者認為,漢字文明是東亞文明的母體,如今源于漢字文明的新生點繼續(xù)成長,對于漢字文化圈國家在世界文明對話中的影響力不言而喻。所以當紀寶成在會議中提出這一設想時,各國與會專家都認為,“這是一項基礎性、戰(zhàn)略性的事情”,“對東北亞將產(chǎn)生深遠影響”。
有趣的是,《中日韓共用常見八百漢字表草案》也是東北亞名人會多年來第一個實質(zhì)性的具體成果。至今已經(jīng)舉辦8屆的東北亞名人會每年話題紛紛,只有這一個提議得到與會者的共同響應和一致認同。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