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巨幅山水畫式絲綢之路大地圖展出 估價八千萬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3-05-06]
嘉峪關5月3日電 (閆雅琪)山巒連綿、樹木青翠,一幅以石青、石綠作為主色的中國山水畫,勾勒出明代絲綢之路全貌。5月3日,這幅長約30余米的巨幅絹本青綠山水地圖手卷《蒙古山水地圖》“亮相”甘肅嘉峪關市。
《蒙古山水地圖》也可稱作《絲綢之路大地圖》,它采用中國古地圖傳統(tǒng)方式—手卷式,幅寬0.59米,長30.12米,以青綠山水技法繪于縑帛之上。
中國國家畫院前副院長趙榆說,嘉峪關是《蒙古山水地圖》標示的絲綢之路“東部起點”,這件文物的展出不僅讓國人為之驕傲,也讓國外了解到中國古代除了四大發(fā)明,在地理學上也是領先的。
趙榆說,《蒙古山水地圖》的發(fā)現(xiàn)相當重要,足以與巴黎國立圖書館藏中世紀世界地圖《伽泰羅地圖集》、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明洪武二十三年《大明混一圖》等重量級藏品相媲美,以山水畫形式再現(xiàn)了沿途城池、山川的恢弘氣勢,并具有史學、地理學研究價值。
展覽現(xiàn)場,記者看到,全圖由東往西的起止點分別為明朝時期的嘉峪關和“天方”(注:今沙特阿拉伯的麥加),沿途標注出名稱的地點共211處,且采用的是音譯自突厥、蒙古、波斯、阿拉伯、亞美尼亞語等多種異域語言的漢字。
趙榆說,《蒙古山水地圖》本被當做一幅默默無聞的“清代青綠山水手卷”被日本京都著名私家博物館收藏,2002年回流北京后,經過北大教授林梅村長達8年的研究,證實是一幅描繪了明代絲綢之路全貌的皇家地圖,并且證明了中國人早在十六世紀便掌握了詳盡的地理知識。
嘉峪關市副書記王鋒說,嘉峪關是長城文化和絲路文化的交匯點,是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的融合處,嘉峪關作為明代絲綢之路的起點,是中國內地通往新疆及中亞歐洲遠地的咽喉要道和交通樞紐?,F(xiàn)今,嘉峪關以華夏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示范區(qū)建設為契機,全面保護文化遺產,加快推進文化建設和文化產業(yè)發(fā)展。通過這次展出進一步打開外界了解嘉峪關文化的窗口。
據了解,今年6月初,這件宮廷地圖珍品將在北京拍賣,目前估價為8000萬元人民幣。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