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7個文物修復計劃立項 部分受災文保單位開放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2-08-15]
市文物局已完成災后文物修復計劃編制,各項修復工作已全部啟動。目前,市文物部門結合本市文物修繕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修繕計劃,已經完成萬壽寺、大鐘寺等77個項目立項審核工作,為盡快啟動文物保護修復工程、實施災后文物重建計劃奠定了基礎。
昨日,市文物局發(fā)布通知,要求各區(qū)縣都要配置抽水機、發(fā)電機、搶險支撐器材、沙袋和搶救工具等防汛物資。
160多處不可移動文物受損
“7·21”特大自然災害發(fā)生后的3天內,本市就完成文物建筑受損數量與經費摸底情況調查,并及時向國家文物局、市政府提交情況報告。
這份“傷情”報告顯示:由于特大暴雨的襲擊,受災嚴重的區(qū)縣部分文物保護單位院內積水嚴重,如大葆臺、智化寺、金陵墓穴等。另外,云居寺、田義墓等部分文物保護單位圍墻出現局部坍塌,但沒有發(fā)生人員傷亡等嚴重事故。
大雨過后,城區(qū)文物受損較小,但郊區(qū)文物建筑受損情況較大,特別是區(qū)級以下不可移動文物受到較大損失。房山區(qū)、豐臺區(qū)、石景山區(qū)、海淀區(qū)、門頭溝區(qū)部分文物建筑受損,僅房山區(qū)一地初步發(fā)現有80多處文物出現險情。據統(tǒng)計,本市160多處不可移動文物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受損面積約21萬平方米。
山上文物集體“護坡”
統(tǒng)計文物“傷病”同時,一批文物古建專家赴實地開“藥方”。
市文物局介紹,“7·21”特大自然災害發(fā)生后,本市立即成立災后文物修復工作領導小組和搶險工作隊,組織各區(qū)縣文物部門進行現場排查,特別“問診”了長城等位置偏遠的文物建筑安全狀況。
有些文物還要看“內傷”。文物部門介紹,一些位于山區(qū)的文物,外表沒有發(fā)生太大損傷,但其周邊環(huán)境受到大雨沖刷損失嚴重。為防止汛期發(fā)生文物二次破壞,各單位立即組織進行勘察,山上文物要集體“護坡”,盡快還原周邊土方,對文物本體進行加固,防止次生災害對文物造成破壞。
慈善寺就位于石景山區(qū)的天臺山。這座寺廟大悲殿內,供金漆木雕觀音像,兩旁有碧霞元君等八尊塑像,這種佛、道兩家共進一堂的殿宇,在京郊已不多見。雖處深山,這座寺廟卻因愛國將領馮玉祥而名聲在外。據考證,民國時期,馮玉祥曾數次居住在此。大暴雨后,該寺碑林西側護坡局部倒塌,受災面積30立方米,管理使用單位用20天時間初步完成搶修工作。
文保單位每天報搶險進展
8月3日,市文物局要求各區(qū)縣緊急購置抽水機、發(fā)電機、搶險支撐器材、沙袋和搶救工具,提高各區(qū)縣緊急災情的處置能力?!懊刻煊袑H素撠熣韰^(qū)縣文物受損情況和排險工作信息,向有關部門報告。”市文物局文保處有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市文物部門結合本市文物修繕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修繕計劃,已經完成了萬壽寺、大鐘寺、香山寺、沿河城等77個立項審核工作,項目覆蓋全市16個區(qū)縣。
另外,部分受災的文保單位已經對外開放。比如,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內,6大化石地點中,鴿子堂、頂蓋堆積、新洞暫停開放,但其他景區(qū)仍正常營業(yè)。目前,文保、地質專家已赴現場評估研判,搶修方案將在下周設計完成。
市文物局介紹,由于最近一個時段的頻繁降水,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墓葬周邊土壤地下水飽和,造成墓坑濕度嚴重超標,達到85%。因為無有效除濕手段,造成墓葬土體、骨骼滋生霉菌。博物館及時采用臨時措施,并購進除濕設備,對墓葬進行緊急抽濕,在抽濕系統(tǒng)運行期間濕度暫時降至68%。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