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怪不怪?24億元假古董,誰在開玩笑?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1-09-21]
一件自制的“金縷玉衣”,被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楊伯達等5名頂級鑒定專家給出“24億元”的評估價。這本已滑稽,更值得思索的是,多位業(yè)內人士在與記者談論此事時,都顯得見怪不怪,他們說,“這已是普遍現(xiàn)象了”。
假玉衣騙得真貸款
金縷玉衣,大部分人只在歷史書里見到過,指的是漢代時期,皇帝死后穿用的殮服,以金線縷結玉片制成,外觀與人體形狀相似。玉衣與穿戴者身份地位相匹配,一些貴族的殮服則使用銀線、銅線編造,也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
眼下被熱炒的這件假“金縷玉衣”由一樁巨額貸款詐騙案牽出。根據(jù)最早報道此事的《法制晚報》披露,華爾森集團總裁謝根榮找人用零散的玉片穿成“金縷玉衣”,并通過相關人的介紹,找到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楊伯達等5名鑒定專家來作鑒定。鑒定專家給出評估價24億元。
有這件“金縷玉衣”做保障,中國建設銀行某支行領導輕信了謝根榮的經(jīng)濟實力,發(fā)現(xiàn)被騙貸6億多元后不但未報案,還繼續(xù)為其違規(guī)提供資金4億多元。
憑著騙貸獲得的資金,謝根榮一度名列“中國400富人榜”第163名,資產(chǎn)6.2億元。
后來,國家審計署在審計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市分行時發(fā)現(xiàn)問題。2008年3月,謝根榮一審被法院以貸款詐騙罪判處無期徒刑。至案發(fā)時,謝根榮騙貸的錢有5.4768億余元無法歸還。
值得追問的是,參與鑒定的5名專家,分別是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楊伯達、著名歷史學家和文物鑒定家史樹青、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原秘書長王文祥、中國寶玉石協(xié)會原秘書長李勁松、中國寶玉石協(xié)會原副會長楊富緒。5位老人在參與鑒定時幾乎都年逾八旬。
他們可謂是中國文物鑒定領域的泰斗,緣何會看走了眼?
如今面對媒體,這些專家大多表示當初的鑒定過程“草率”,“只是隔著玻璃柜子走了一圈”。而且,最主要的鑒定意見來自最權威的史樹青先生。史先生已于2007年去世。
鑒定市場“亂花迷人眼”
收藏市場如日中天,古董鑒定作為“配套”行業(yè)也日益火爆。一方面,收藏者希望確認所購是否真品,另一方面,也是灰色的一面就是,部分假古董希望尋求“真品鑒定”,從而正大光明地流入市場。
收藏節(jié)目主持人王剛披露,中國目前共有7000多萬人在玩收藏。市場龐大,古董鑒定專家也就成了大忙人,如明星般四處走穴。
“像中國這樣,鑒定組織遍地開花,以收費為目的,在國際上少見。”曾出版多部紀實作品揭露收藏市場黑幕的文化學者吳樹對記者說。
吳樹告訴記者,普遍的做法是,鑒定專家會對被鑒定的古董估出可能比實際價值高得多的評估價,因為這與鑒定專家的利益直接掛鉤?!澳壳霸跇I(yè)界,不開鑒定證書的情況下,鑒定費大約在100元至500元。開鑒定證書的話,鑒定費則上升至2000元到若干萬元,根據(jù)鑒定專家的名頭來。名頭越大,收費越貴。”吳樹說,“中國最權威的鑒定機構就是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了,原則上該委員會的專家是不能到社會上來鑒定的,他們主要為故宮、國內博物館,以及考古服務。但是,誰忍得住?。俊?br/>
也有鑒定專家表示,按照慣例,古董評估費是評估價值的1%到5%。
不管如何計算,抬高評估價對鑒定雙方都是“有益”的。鑒定專家可以獲得更多的鑒定費,而古董擁有者則可以憑著鑒定證書,在交易時大賺一筆。
有些鑒定專家甚至會和古董擁有者協(xié)商,根據(jù)鑒定費用的高低,開具評估報告和評估價格。這時候,古董的真假、價值已經(jīng)不重要了。更有甚者,鑒定專家本身也是“贗品”。
吳樹告訴記者,在鑒定行業(yè),有著“互相不拆臺”的不成文規(guī)矩。也就是說,一個鑒定專家已經(jīng)開出的評估報告和評估價格,其他同行一般在明面上不會拆臺,而會選擇私下溝通。
在謝根榮“金縷玉衣”的鑒定上,幾位鑒定專家就表示,當時是最權威的史樹青先生給出了24億元的評估價,其他專家便不好發(fā)表不同意見。
“那次(鑒定報酬)是我參加鑒品以來最高的?!眳⒓印敖鹂|玉衣”鑒定的專家楊富緒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談及“金縷玉衣”事件,吳樹認為主要責任不在鑒定專家,而在于法律不健全,或者是有法不依。
“拿文物市場來說,這個市場整體違法。文物市場上只有兩種東西,一種是真品,那么絕大多數(shù)屬于出土文物,交易的話違反《文物保護法》;另一種是贗品,是假貨,那么就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在這樣一個整體違法的市場上,能不發(fā)生千奇百怪的事嗎?中國目前還沒有獨立的文物鑒定體系,又能出什么真正的鑒定專家呢?”吳樹說。
收藏市場九成是贗品?
收藏市場沒有“打假”的說法,“打眼”一說卻根深蒂固。
在古瓷片收藏家白明看來,收藏市場上九成以上都是贗品。在這樣的市場上,“打眼”,也就是看走眼被人蒙了的事時有發(fā)生就不奇怪了。白明還專門寫了本書叫《打眼》,來講那些玩收藏被蒙的故事。
另外,當收藏變了味,收藏熱變成投資熱、投機熱的時候,大量贗品涌入市場是可以想見的。
“現(xiàn)在市場沒有幾個真正的收藏家,只有上家和下家?!眳菢浔硎荆熬驼麄€市場來說,九成贗品,都是抬舉了。我的觀點是,95%的人藏了95%的贗品?!?br/>
今年春拍,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lián)》拍出4.255億元高價,刷新了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拍賣紀錄。
一位業(yè)內人士就告訴記者,藏家手里還有好幾件“齊白石”,先炒作,拍出高價,之后再陸續(xù)出貨獲利。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不排除的確有一件真品,真品握在手里,同樣的仿品已經(jīng)在全國各地的拍賣公司上架拍賣了?!痹摌I(yè)內人士說。
對于拍賣公司來說,面對形形色色的“真品鑒定證書”,也很犯愁,因為,凡是擁有鑒定證書送來拍賣的藝術品,往往都是贗品。
收藏市場“水很深”,普通收藏者又該如何自處呢?白明認為,擺正心態(tài)是最重要的?!笆澗糯蜓邸7乐勾蜓?,戒貪極其必要,其次才是努力認真地學習各類知識?!?br/>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