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國強和農民“達•芬奇”:從他們身上看到自己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0-05-07]
強和他的農民“達•芬奇”
“奧運大腳印”的創(chuàng)造者蔡國強又有奇思妙想了:5月4日,他攜一場名為《蔡國強:農民“達·芬奇”》的展覽登陸上海外灘美術館,為上海世博會增添了一件充滿中國精神的大型藝術品。上海外灘美術館曾經(jīng)是一座飽經(jīng)滄桑的老建筑,此次為世博會重新翻建,《蔡國強:農民“達·芬奇”》是這座美術館翻建后的首個大展。
什么叫“農民‘達·芬奇’”,他們和蔡國強又是什么關系呢?原來,蔡國強帶著12位中國農民發(fā)明家來到上海,把他們發(fā)明的60多件作品——飛碟、潛水艇、飛機——來一次華彩亮相,向全世界觀眾展示中國當代農民的非凡創(chuàng)造力。
這是一場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藝術盛宴——修葺一新的美術館廣場上,半空的飛碟和旁邊大樓墻上書寫的“不知如何降下”6個大字,道出安徽蕭縣“飛碟狂人”杜文達的夢想,另一句“重要的不在飛起來”,表達了對夢想精神的贊賞。一樓展廳中,山東“達·芬奇”譚成年遇難的飛機殘骸,作為農民冒險家的紀念碑,詮釋著關于發(fā)明的真實而嚴肅的生命故事。二樓展廳中懸掛的50余個風箏,每個風箏投影上都講述了一個農民發(fā)明家的故事。三樓展廳是機器人生產空間,北京通州農民“機器人發(fā)明家”吳玉祿夫婦及兩個兒子兒媳現(xiàn)場制作并表演機器人。懸浮于四樓展廳的5艘湖北李玉明制造的潛水艇以及誕生于湖北、江西、福建、四川農民們手中的4架形態(tài)各異的飛機,陪伴著空中的小小飛碟,營造出詩意獨特的精神空間。隔壁大廳展出的,則是來自安徽阜陽陶相禮的潛水艇和為展覽特別制作的長20米的航空母艦,艦身旁攜帶著小型潛艇,甲板上一批批飛機“整裝待發(fā)”……
在蔡國強眼里,這些質樸而智慧的農民,個個都是和達·芬奇一樣的發(fā)明家。
原先的展覽計劃不是這樣的。本來,蔡國強在這里布置的是他的個人回顧展,那些作品已在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北京中國美術館、西班牙畢爾堡古根漢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美國費城美術館及費城紡織工坊美術館等展出,為此,他已帶領團隊苦干了幾個月。但后來他突然改變了主意,把自己的作品全部撤下,全力以赴地構思和布置農民“達·芬奇”們的作品。
20多年來,蔡國強實現(xiàn)了一大批規(guī)模宏大的藝術計劃,如日本廣島亞運會計劃和京都建城1200年祭,美國紐約東河移動彩虹計劃和中央公園150周年慶,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核心創(chuàng)意和視覺特效藝術總設計,2009年新中國60華誕聯(lián)歡晚會焰火表演設計等,連續(xù)多年被英國權威藝術雜志評為“世界藝術界最有影響力的一百位人物”之一。
為什么他要放棄個人回顧展,將難得的機會讓給12位農民呢?
他說:“我從他們身上看到我自己。他們一個個都很陽光,精神很開放,富有勇氣和創(chuàng)造力,都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既聰明又英挺,我展示的是他們的夢想?!?
有記者問蔡國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你這些農民跟城市有什么關系?”蔡國強回答:“全中國的現(xiàn)代化城市,哪一個不是農民用血汗建起來的?再說,世博會的歷史就是展示不同國家和民族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讓人類生活向更美好的方向發(fā)展。所以,我希望借2010上海世博會契機,回顧一下‘創(chuàng)造力是什么’的命題,關心中國農民原生態(tài)的創(chuàng)造力,并借此討論中國農民在現(xiàn)代化中的貢獻以及農民的現(xiàn)實處境等重要議題?!?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