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8,人人人操,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国无码在线观看

  • <rp id="g2auq"><ruby id="g2auq"></ruby></rp>
    1. <source id="g2auq"></source>
    2. <source id="g2auq"></source>
      1. <source id="g2auq"><menu id="g2auq"></menu></source>

      中國硯史上一朵奇葩:隋唐墓出土陶瓷辟雍硯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09-11-09



      唐綠釉辟雍硯 固原麟德年間安娘墓出土



      隋洪州窯青釉水滴形16足辟雍硯 江西新郭臺農(nóng)場出土

      唐代楊師道在《詠硯》中有“圓池類璧水,輕翰染煙華”的詩句,描述的是隋唐時期盛行的一種環(huán)形硯池硯。這種硯式又稱辟雍硯,硯面呈圓形且周邊環(huán)水如辟雍而得名?!氨儆骸币辉~,亦作“璧雍”,本為西周天子為教育貴族子弟設立的大學。辟雍硯出現(xiàn)于東漢末期,南北朝、隋唐時期較為流行,宋元以后少見,但仍有燒造。

      隋唐時期社會上研習書法風氣大盛,辟雍硯也在陶瓷硯中多見,硯面突起而不施釉,以便研墨,造型演變規(guī)律為:隋代為單層硯體,底部安置很多密集排列的蹄形足或水滴形、珠形足,還出現(xiàn)一種新的帶環(huán)形底圈、多蹄足的新造型,蹄足之間胎體鏤空,增加了辟雍硯的輕巧之感。初唐時期使用陶瓷辟雍硯尺寸較大,有些帶有硯蓋,其后尺寸漸縮小,硯面日漸隆起并高出硯口。唐代辟雍瓷硯品種包括青釉、黃釉、白釉等,陶硯品種包括素陶、唐三彩、白釉綠彩等,從尺寸看有實用和陪葬明器兩類用途。隋唐陶瓷辟雍硯在民間有所收藏,在考古發(fā)掘中也多次面世,如1952年河南禹縣白沙172號唐墓出土有淡黃釉17足辟雍硯,1971年陪葬唐昭陵的懿德太子墓中也出土有三彩蹄足辟雍硯,在寧夏固原發(fā)掘的唐代麟德年間安娘墓中也出土一件綠釉辟雍硯,硯面也已明顯高出硯池。唐代辟雍硯形體優(yōu)美,比常見的唐代風字硯、箕形硯造型更為精巧、大氣。

      1986年,禮泉縣煙霞鄉(xiāng)唐長樂公主墓出土了一件初唐白瓷辟雍硯,現(xiàn)藏于昭陵博物館。長樂公主李麗質(zhì)是唐太宗鐘愛的第五女,系長孫皇后所生,13歲下嫁長孫沖,出嫁時太宗曾欲“敕所司資送倍于長公主”,后被魏征諫止。病故時年僅23歲,貞觀17年陪葬于昭陵。墓志記載“(公主)散玉軸于縹帙,懸鏡慚明;耀銀書于彩箋,春葩掩麗?!惫餮派玫で?,遂以生前用硯隨葬。該硯由硯蓋、硯臺兩部分組成,硯面作圓臺形并裝飾有弦紋兩圈,中央微凹,周邊為凹槽形的環(huán)形硯池可貯墨汁,在邊墻和環(huán)形底座間有25個獸蹄狀足,增加了硯臺裝飾的生動性。硯口徑27.5厘米,底徑31.5厘米,高9.4厘米,硯蓋則略大于硯面,呈覆碟形并飾有桃形蓋鈕,硯蓋直徑28.5厘米。硯面為方便研墨未施釉,出土時硯面已磨損并留有墨跡,顯示此硯確屬公主生前使用之物。唐長樂公主墓出土的這件帶蓋辟雍硯尺寸較大,彌足珍貴,是古代公主墓中出土的罕見文房用具,曾參加海外文物展并獲好評。

      對此硯的燒造窯口,按照以往的研究思路,根據(jù)胎釉可大致判定為安陽窯(相州)或河北邢窯一帶窯口產(chǎn)品,但是洛陽老城近年新出土的一處唐代瓷器窖藏打破了人們的傳統(tǒng)思路。2003年中國社科院洛陽站在洛陽老城區(qū)義勇街東側(cè)發(fā)掘了一處唐代瓷器窖藏,發(fā)掘面積達100平方米,位置處于隋唐洛陽城的東城中部偏北。這處瓷器填埋坑長寬約3米,坑深1米,出土了大量瓷器和陶器,瓷器均為宮廷用瓷,體量和尺寸都較民間瓷器大很多,坑底還發(fā)現(xiàn)瓷土和釉料。這次重大發(fā)現(xiàn)為研究隋唐時期宮廷用瓷的燒造提供了寶貴實物,目前仍處于文物修復和資料整理階段。筆者有幸在2005年觀摩了洛陽考古站發(fā)掘品庫藏,在2006年又拍攝了這批唐代窖藏選取的少量瓷器文物在洛陽博物館的展出。這批考古資料目前還未公布,但這批出土宮廷用瓷中有不少大型辟雍硯。在尺寸、造型、胎釉上與唐長樂公主墓出土白瓷帶蓋辟雍硯幾乎沒有差別,長樂公主用硯很可能也是來自這次唐代宮廷用瓷的燒造任務,是由唐代皇家調(diào)取異地的工匠和原料在洛陽城內(nèi)燒造而成。

      白居易被譽為唐代最具平民風格的詩人,詩作一出就婦孺成誦。唐代大和三年(829年),年已58歲的白居易罷去刑部侍郎之職,以太子賓客分司洛陽。早在長慶四年他53歲時,就用薪俸在唐洛陽履道坊(今洛陽郊區(qū)安樂鄉(xiāng)獅子橋村一帶),買下了散騎侍郎楊憑的舊宅作晚年居所。白居易自此不復離洛,直至終老。到五代后唐同光二年(924年),舊宅被改為普明禪院,北宋時稱“大字寺園”。1992年10月至1993年5月,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站考古發(fā)掘了這處故居,發(fā)掘遺跡有宅院、庭園、水渠、作坊、道路等,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出土殘石刻中最重要的是一件僅存下部的六面殘經(jīng)幢,殘高31厘米,以楷體書刻陀羅尼經(jīng),并有“唐大和九年”紀年和“開國男白居易造此佛頂尊勝”等內(nèi)容。這批發(fā)掘品中也包括一件樸素的多足辟雍瓷硯,該硯呈圓形,直徑19厘米,硯面侈口,硯堂平坦凸起,周邊有貯水凹槽一周。槽外一側(cè)附有兩個筆插,硯臺底部有21個獸蹄狀足。白居易在晚年仍留有不少詩文,這件樸素的唐代辟雍硯很可能就是詩人的文房用具。

      1952年,西安碑林博物館征集到一件大尺寸的唐代青瓷多足辟雍硯,為今長安區(qū)出土,通高9厘米,硯面徑24厘米,底徑29厘米。硯面微凹,共有27個蹄足與環(huán)形底板粘接,在唐代青釉辟雍硯中屬蹄足較多者,有研究者認為它是目前公布的唐代青瓷辟雍硯中蹄足最多的一件。其造型與唐長樂公主墓葬出土的白瓷帶蓋辟雍硯近似,亦應為初唐時期產(chǎn)品,1993年曾入選第三屆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精華》展覽。

      北宋蘇易簡《文房四譜》一書記載了文房四寶的根源、制造工藝、流傳故事及詩詞賦文,稱“四寶研(硯)為首,筆墨兼紙,皆可隨時收索,可終身與俱者,唯硯而已”,由此可見硯臺在古代文房中的重要程度。歷代喜好書法者對硯臺都情有獨鐘,硯在制作中也兼顧了觀賞性和實用性,隋唐時期作為陶瓷辟雍硯燒造的高峰時期,其保留的大量佳作,堪稱中國硯史上的一朵奇葩。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