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的第三幕(右上圖)令新版《我愛桃花》引發(fā)爭議。劇組供圖
10月20日晚,作為國家大劇院小劇場開幕演出,新版《我愛桃花》在大劇院上演,本報20名讀者觀看了該劇。新版《我愛桃花》顛覆了以前的演出版本,將原劇本中從未搬上過舞臺的第三幕首次搬上了舞臺,觀眾的爭議較大。關于該劇的劇情,有8人認為很有現(xiàn)實意義,占40%;8人認為最后一幕的增加使劇情顯得有些不可思議,占40%;還有4人認為該劇劇情有些深奧,占20%。最終,該劇獲得了7.9分的平均分。
詩意臺詞獲好評
話劇《我愛桃花》是一個戲中戲話劇,排練場里,三個人在排練《醒世恒言》中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講述了唐朝時,馮燕與張嬰之妻通奸。某夜張嬰醉歸,張妻忙將馮燕藏在柜中。張嬰醉臥時壓住了馮燕放在椅子上的巾幘,馮燕欲逃時,示意張妻將巾幘拿來,但張妻會錯了意,以為馮燕要張嬰腰間的刀殺自己的丈夫,遂抽刀遞與馮燕。原小說中,馮燕見刀覺得這女人心狠手辣,便一刀把女人砍了。排練場上的男女主演之間恰恰是婚外情人關系,因此戲每每排到此就進行不下去,劇里劇外引發(fā)了一段古今交錯的愛情故事。
該劇充滿哲理和詩意的語言,以及獨特的戲劇結構成為該劇最吸引人的元素。該劇劇本由詩人、編劇鄒靜之操刀,因此劇中充滿詩意的語言無處不在,其中張妻雙手持刀時說的一句臺詞令人印象深刻。她說:“寶刀啊寶刀,秋水一樣的寶刀,借我一用,殺出一個幸福來?!边@種充滿血腥的殺戮場面,在鄒靜之筆下,卻帶有幾分浪漫和詩意。富有寓意是該劇臺詞的第二大特點,一句臺詞“會錯了意”代表了多重意思,也揭示了婚外戀的尷尬與無奈,令人深思。問卷調查顯示,臺詞成為該劇最成功的元素。20位觀眾中,有13人為臺詞投下了一票,占總數(shù)的65%;另外,劇中人跳入跳出的表演方式也讓一些觀眾感到新鮮,有7人認為演員表演最成功,占總數(shù)的35%。
增加第三幕引爭議
在該劇之前的演出版本中,故事結束在戲里的故事——經(jīng)過一番商量,演員們認為三個人都罪不當誅,因此將原故事的結局改成馮燕與張妻厭倦了偷情,兩個人回到各自的生活中,張妻從一個風情萬種的情人變成了一個務實的妻子。到此,故事戛然而止,這個結局帶給觀眾很多思考。因此,此前的版本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成為小劇場演出的經(jīng)典劇目。
但此次該劇在演出中增加了第三幕現(xiàn)實部分的演出,劇中的馮燕演完戲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本想自自然然地結束這一切,卻發(fā)現(xiàn)一切已經(jīng)無法回到自然的狀態(tài),情人離自己遠去,妻子和自己的生活變成了交易。對于新增的第三幕,有些觀眾表示很喜歡,覺得這種殘酷的結局更加符合現(xiàn)實生活,8人表示最喜歡劇中這一部分。但是也有一部分觀眾表示,這種結束雖然使整個戲的警示作用加強,卻顯得畫蛇添足,縮小了思考的空間。同時,很多觀眾認為,這部分的加入破壞了整部戲風格統(tǒng)一的完整性,有10人表示第三幕的加入使得劇情顯得拖沓、冗長。
“局外人”最受歡迎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劇中張嬰的扮演者本來是一個配角,但因為他是劇中頭腦最清醒的一個人物,因此也格外得到觀眾的青睞。劇中,張嬰的扮演者相當于戲曲中的丑角,語言幽默、滑稽,常常說出一些十分具有哲理的話。比如劇中面臨婚外戀的兩個人,感到迷茫、無助,不知道如何是好。張嬰隨口說:“從唐朝到現(xiàn)在1000多年了,哪有什么好辦法啊。”類似這樣的臺詞博得觀眾一笑。因此,有12人認為張嬰表演得最好,占總人數(shù)的60%。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