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8,人人人操,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国无码在线观看

  • <rp id="g2auq"><ruby id="g2auq"></ruby></rp>
    1. <source id="g2auq"></source>
    2. <source id="g2auq"></source>
      1. <source id="g2auq"><menu id="g2auq"></menu></source>
      您的位置:首頁 > 全國展訊

      黃金記憶的守護者:黃金人黃金國黃金藝術展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09-10-15



      來自哥倫比亞共和國銀行黃金博物館的“哥倫比亞前西班牙時期黃金藝術展”,9月24日-11月29日在上海博物館舉行,展出自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500年之間南美洲哥倫比亞地區(qū)古代印第安人制作的精美的黃金制品,古代“黃金國”文明的燦爛輝煌讓人目眩。

      15世紀初,西班牙人遠征美洲,聽到了“黃金國”的傳說—“那里的人吃喝都用金器,黃金對他們而言就像鐵對你們一樣便宜”。西班牙人塞巴斯蒂安·德·貝納卡薩(Sebastián deBelalcázar,約1480-1551年)1536年率軍攻下了印加帝國北部城市基多,在那里,貝納卡薩遇到了一個從更北方的波哥大王國來的印第安人。他告訴貝納卡薩,在他們國家,新國王繼位那天渾身涂金,在圣湖中舉行儀式。那位國王便是“El Dorado”(黃金人)。不久之后中美洲的阿茲特克帝國和南美洲的印加帝國被征服,歐洲人確確實實地見到了滿室耀眼的黃金,傳聞則在不斷夸大故事的背景,“El Dorado”從一個不知所在的地點,變成一個神圣的湖泊,進而變成一座繁華的城市,最后變成了“黃金國”的代稱。

      種種證據(jù)表明,安第斯山脈北端高原上的印第安酋長國穆伊斯卡應該就是“El Dorado”傳說的源頭。穆伊斯卡原本統(tǒng)治的地域主要是波哥大附近及以南地區(qū),穆伊斯卡人和附近的幾個印第安部落都使用奇布查語,所以又被統(tǒng)稱為“奇布查人”。奇布查人生活在公元前500年-公元1500年之間,就在今天被稱為哥倫比亞的這塊土地上。

      早在3500年前,秘魯安第斯山區(qū)已出現(xiàn)冶金技術。公元前7世紀哥倫比亞地區(qū)的部落已熟練掌握了金屬加工工藝,并在各部落中發(fā)展出更精致的工藝技術和獨特的藝術風格。除穆伊斯卡外,今天哥倫比亞北部的泰羅納、巴拿馬的科克雷等部落也同樣以高超的冶金技術聞名。

      奇布查人和成千上萬的印第安人用汗水和鮮血挖掘和制造出無數(shù)金銀器物,而某種意義上,正是這些黃金白銀催生了歐洲的資本主義,正如法國著名歷史學家費爾南·布羅代爾(FernandBraudel,1902-1985)所言:“美洲一旦進入歐洲的生活,它就逐漸改變了歐洲的全部基本條件,甚至調(diào)整了歐洲的發(fā)展方向。”

      9月24日-11月29日,上海博物館舉辦“哥倫比亞前西班牙時期黃金藝術展”,展出的哥倫比亞黃金博物館收藏的220件金器以及33件陶器和石器,正是制作于西班牙人到來以前哥倫比亞地區(qū)經(jīng)濟繁榮,政治、社會和宗教高度發(fā)達的社會階段。那些金屬工藝是古代美洲最為多樣化、最精致復雜的藝術之一,它們凝聚著古代印第安人不可磨滅的智慧,訴說著曾經(jīng)作為大自然中的一員的他們對宇宙、對人類起源、對與大自然關系的思考,質(zhì)疑著貪婪與無知是如何毀掉了燦爛偉大的文明。

      黃金記憶的守護者

      16世紀,前西班牙藝術在歐洲引起了各種不同的反應。丟勒在其游記中寫到在布魯塞爾見到了由西班牙征服者帶到查理五世宮廷的金屬器物,說它們“超乎一切神話”,他“被遠方國度那些天才所折服”。有一些器物被收藏、存留。但丟勒曾看到的那些物件—他曾提到“一個直徑達1英尋(合1.829米)的金太陽,以及一個銀月亮”—很可能與大部分發(fā)現(xiàn)美洲后的一個多世紀里被帶到歐洲的貴重金器命運相同—它們被熔化了。因為金銀對于西班牙的貿(mào)易至關重要,而且,那些黃金制品大都具有宗教性和象征性,這種來自所謂蠻族的異教偶像崇拜之物,為西班牙反宗教改革的天主教徒所不容。它們被化作了貨幣,盡管對印第安人來說,黃金的價值遠遠超過了西方人所賦予的經(jīng)濟和美學價值。

      “上世紀30年代,哥倫比亞興起了一場保護與研究本國考古遺跡的知識和科學運動。在此背景下,成立了第一批尋求考古和人類學研究專業(yè)化的官方組織。1939年,哥倫比亞共和國銀行董事會決定建立一個前哥倫布時代(即前西班牙時期)的金器收藏機構,以防止古代金器被熔化、文物被走私出境,該收藏機構發(fā)展為現(xiàn)在的黃金博物館。70年來,黃金博物館已經(jīng)建立起一個杰出的美洲前西班牙時期金屬工藝收藏,對之進行分類和研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金器博物館?!备鐐惐葋嘃S博物館教育部主管曼德華多·隆多尼奧介紹說。

      隆多尼奧先生似乎相信印第安人來自中國或亞洲的說法,所以他對這批金器得以到中國展出由衷地高興?!案鐐惐葋嗠x中國十分遙遠,然而卻有著久遠的淵源,我很希望我們能夠互相了解和認識。亞洲人不單把相貌帶到了美洲,還帶去了文化,把在哥倫比亞的土地上繁榮發(fā)展起來的印第安文化帶到中國,是黃金博物館上一任館長長久以來的心愿,如今在他退休十年后終于能夠?qū)崿F(xiàn)。上海的這個展覽是這些黃金藝術品在中國的第一次展出?,F(xiàn)任館長克拉拉·依莎貝爾·博特羅女士本來非常憧憬此次與這些文物一起到中國來,很可惜她不慎腿受傷了,只好由我代替她來了?!?

      當我問及博物館如何收集那些流散在世界各地的本國文物時,隆多尼奧一開始只是簡單地回答:“我們從哥倫比亞各地收集那些文物,法律規(guī)定我們有權這樣做?!钡业胗浿切┍恢趁裾叽笏两俾拥恼鋵?,便追問:“對于流散在國外的那些本國文物是否會嘗試追回或購買?”他回答說:“80年前,哥倫比亞才制定了法律,規(guī)定文物走私是非法的。我們從那之后開始我們的收藏和保護工作。80年前的那些我們不再追查?!蓖A送?,他又鄭重地補充:“它們在西班牙、柏林、許多地方,我們希望它們在那里的博物館里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展示,不希望它們?yōu)樗饺怂?,而是能夠在博物館里向公眾展出?!?

      上博展覽部副研究員邢曉舟感嘆:“哥倫比亞黃金博物館藏有3.3萬余件金和金銅合金的器物,以及3萬余件陶器、石器、貝器、骨器和織物。1500年西班牙人到來之后,這里的文化遭到了相當嚴重的摧毀,經(jīng)過這樣的摧毀和文化斷層的打擊,還能收集到這么多這么好的東西,可以遙想當年這片土地繁盛到了什么樣的地步。”

      黃金之國

      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北部的印第安人,將黃金文化發(fā)揮到了極致,他們由衷熱愛這種漂亮華麗的貴金屬,制作了數(shù)量眾多、結構復雜、想象力非凡的黃金制品。此次哥倫比亞前西班牙時期的黃金藝術展,避開金器的用途分類,從藝術欣賞的角度將展覽分為“金人”、“神獸”、“人獸一體”、“抽象與自然”以及“形象與世界”5個部分??梢钥吹焦糯〉诎踩酥谱鼽S金飾品的技術已十分純熟,那些耳環(huán)、鼻環(huán)、項鏈、手鐲、腳鐲、面具、胸牌全都夸張爛漫又極盡奢華,局部菲薄如紙或纖細如絲,想象印第安人把它們從頭到腳披掛上身的樣子,讓人神往不已。

      在哥倫比亞的印第安人中間,金匠的地位很高,黃金只有經(jīng)由金匠制作造型之后,才具有神圣的力量與含義?!皩τ谇拔靼嘌罆r期的金屬工匠來說,形狀存在于外部世界,存在于他的想象之間,存在于幻覺之際,存在于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整個視覺記憶之中?!睘楸敬握褂[撰寫圖錄的胡安妮塔·薩恩斯·桑佩爾說。

      在印第安人的世界里,真實與想象、現(xiàn)實與向往相互融合在一起,沒有分界,人與動物、植物、自然、神靈生活在一起,甚至合而為一,彼此尊重、敬畏、友善,充滿想要了解的好奇和溝通的愿望,對神與自然的慷慨深懷感謝,對生命充滿熱忱,卻又不太在意眼前的得失,追求和珍視無價無形的珍寶,遠甚于對物質(zhì)價值的渴望。陀斯妥耶夫斯基曾借伊萬·卡拉馬佐夫之口說:“沒有不朽,便沒有善。”愛倫·坡在詩里將“黃金國”引申為一個人窮其一生、心力交瘁為之探尋不止的理想之國。印第安人的世界,或許正是這樣一個“黃金國”。

      只是探險家和殖民者們視而不見,因為他們眼里只有建立在金屬的純度和重量基礎上的價值,且不知饜足,所以他們千里迢迢、窮盡心力,始終找不到傳說中的“黃金國”,并且在苦苦追尋“黃金國”的過程中,實際上摧毀了“黃金國”。

      奇布查與“黃金文明”

      B=《外灘畫報》

      S=上海博物館展覽部副研究員邢曉舟、上海博物館教育部呂維敏

      B:相比起瑪雅文化、印加文化和阿茲特克文化,與它們并立的奇布查文化對我們來說要陌生許多。

      S:奇布查文明是哥倫比亞地區(qū)的印第安文明,北與瑪雅文明接觸,南與印加文明交匯,它是由一個個獨立的酋長國組成的,酋長國既不是部落也不是國家,它是一個獨特的人類學概念,比“部落”要大,卻沒有“王國”那樣統(tǒng)一、系統(tǒng)的社會體制和組織。西班牙人來到這里時便發(fā)現(xiàn),這里沒有一個酋長國擁有大面積的領土。

      這一地區(qū)自安第斯山脈北端延伸至加勒比海沿岸,地理特征豐富,包括河流、海岸、沼澤、雨林、高地、低地等各種地形,各酋長國的印第安人居住在截然不同的環(huán)境下,也就形成了各異的生活方式。他們有著發(fā)達的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和畜牧業(yè),自然也就帶動了貿(mào)易的興盛。這些分散的酋長國構成了哥倫比亞地區(qū)的印第安文明體系。這里沒有瑪雅文明在書寫、算術、天文方面的成就,也沒有造出印加帝國的太陽神廟或阿茲特克的金字塔那樣雄偉壯觀的建筑,然而這群安第斯山脈北部的印第安人創(chuàng)造了以獨特的黃金制造業(yè)、宗教理念和自然觀、宇宙觀而著稱的“黃金文明”,位于拉丁美洲四大古印第安文化之列是當之無愧的。

      B:展出的金器在顏色上好像差異挺明顯的,有的偏紅一點,有的偏青一點,它們是合金嗎?

      S:我們說“金器”這個概念,是指含金量30%以上的,就稱為金器。展出的這些黃金制品是古代哥倫比亞最常見、也是水準最高的金器,它們的含金量都比較低,許多甚至在30%以下,有一些是金銅合金,當?shù)貙⒔疸~合金稱為“tumbaga”,含銅70%。我們可以認為,這種“tumbaga”是哥倫比亞金屬藝術中最卓越的金屬,它比黃金硬,可以更好地保存裝飾細節(jié);它的熔點比黃金低,熔液也沒有黃金熔化時那么黏,更容易流入模具的溝槽和小洞,金的黃色和銅的紅色混合在一起,可以得到一系列不同的顏色效果。古代印第安人用金制造各種東西,并不只是因為金的貴重,圖案、顏色、光澤、不易腐蝕性都具有重大的價值,甚至比金作為貴重金屬的價值更重要。它的光澤和顏色意味著它與太陽的聯(lián)系,也就是聯(lián)系著一種造就生命的力量。太陽被視為創(chuàng)造物、萬物之父,金銅合金制成的金盤就像一個太陽一樣散發(fā)出光芒。所以不僅保存下來的器物大多都是金銅合金的,而且從藝術的角度看,這些作品也是最出色的。

      印第安人也十分注意節(jié)約資源,從來不輕易浪費任何一種提煉出來的貴金屬。簡易坩堝無法達到熔化鉑金的高溫,他們就將鉑金與金粉混合加熱,黃金熔化后會將鉑金顆粒粘合包裹起來,待冷卻后再錘打,就可以制作小型器物。因此也造成了各件黃金制品的成色和組分差別較大,器物表面也多姿多彩。

      B:那么古代印第安人是怎么使那些含金量低的金銅合金并使它們顯得那么金燦燦的呢?

      S:這是當年西班牙人千方百計想要搞清楚的秘密,可以讓含金量很低的金銅合金發(fā)出金光,讓器物閃耀得好像用高質(zhì)量的黃金做成的一樣,那豈不是一件妙得不得了的事嗎?貢薩洛·費爾南德斯·奧維多(Gonzalo FernandezOviedo)在他的著作《印第安歷史與自然》一書中寫道:“如果歐洲或其他地方的基督徒們掌握了這個秘密,一定很快就會成為特別富有的人。”但印第安人保守這個秘密,西班牙人只知道他們使用了一種草劑。實際上印第安人在器物表面運用了鍍金的方法,他們通過敲打器物表面加快銅的氧化過程,再用酸性的草液去除那層氧化銅,器物表面就形成了一層金,反復進行這一程序,那層金就會越來越厚。

      大約在公元10世紀時,秘魯?shù)貐^(qū)的摩奇卡人已經(jīng)學會了“貧化鍍金法”和“電化學置換法”,前者是除去金銅合金表面的銅顆粒,后者將黃金放入由鹽和腐蝕性礦物質(zhì)組成的酸性溶液中溶解,再把銅器放入溶液后溶解部分銅,析出的黃金就附著于銅器表面。鍍金后經(jīng)過拋光打磨,金器表面就熠熠生輝了。成品的效果相當驚人,金膜均勻平整,而且相當薄,顯示了印第安人高超的冶金工藝。

      B:我注意到展品中有許多叫作“酸橙粉瓶”的容器,用來從那些瓶子里蘸取酸橙粉的細長小金棍都有相當細致的端首造型。我沒有見到諸如鹽瓶、糖罐之類的容器,而唯獨這種造型獨特、有專門用處的瓶子數(shù)量這么多而又這么精美,于是很好奇,這種酸橙粉到底是什么東西?

      S:古代印第安人把酸橙粉和石灰涂在古柯葉上,一起放進嘴里咀嚼,酸橙粉的作用應該是調(diào)味,讓葉子嚼起來不那么苦。而石灰、酸橙粉和碾碎的古柯葉混合起來便是一種可以刺激神經(jīng)、達到迷幻效果的藥劑,祭司們服用這種致幻劑,便進入一種迷離恍惚或異常興奮的狀態(tài)。他們還嘗試各種奇特而危險的致幻植物,吸食氣味強烈的煙草,服下仙人掌的汁液,甚至還會使用蟾蜍的毒液。這一切都是為了獲得一種飄然欲仙的神秘體驗:借助致幻劑,他們感到自己漂浮起來,離開現(xiàn)實世界,來到宇宙深處,得到神靈的神秘指示。祭司在服用致幻劑后能夠集中精力冥想內(nèi)心的感覺或感受外部的刺激,那種恍惚狀態(tài)就是他們通往神靈世界的通道和橋梁。當?shù)啬凶映赡暌院?,身上都會帶著酸橙粉瓶和古柯葉。

      B:在關于哥倫比亞黃金博物館的介紹中,有一只精美絕倫的黃金筏,刻畫的就是盛裝的部落首領與他的輔臣、隨從們乘坐筏子到湖上舉行儀式的情景,這件藏品此次沒有能來到上海,能不能介紹一下?

      S:那些親眼目睹過那一幕的西班牙人和傳教士都描述過這樣的儀式:在一個開闊的大湖上,有一個用葦草制的大筏子,一位首領繼承人全身涂滿泥漿或松脂之類有黏性的東西,再撒上碾碎的金粉,使他渾身被黃金包裹;他站在筏子上,腳邊擺滿大堆的黃金和綠寶石,這些都是獻給神靈的祭品,輔臣中4位最重要的族長一同上筏,他們將祭品全部投入湖心……

      16世紀以來,這樣的見聞錄和傳說為穆伊斯卡人心目中的圣湖瓜達維達湖引來了無數(shù)覬覦湖中珍寶的人,在20世紀70年代哥倫比亞政府發(fā)布禁令以前,那里不斷成為各類抽水工具和排水方案的演示場,而其他的淘金設施中包括了潛水、金屬探測儀等等,但所有的嘗試都宣告失敗。最接近成功的是20世紀初的一家英國公司,他們決定用挖隧道并輔以蒸汽泵的方法排水,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河床一度隱約可見,但好景不長,淤泥暴露在外被太陽烤干,堵住了工程隧道,而湖底又開始冒出泉水,經(jīng)過如此幾番與自然環(huán)境的拉鋸戰(zhàn),他們不得不放棄計劃。

      雖然在瓜達維達湖的收獲很少,但1856年,在它附近的西查湖里發(fā)現(xiàn)了一件重達162克的黃金筏,上面立有裝飾華麗的黃金人像,幸好排干西查湖的工作同樣進行得很不順利。

      之后,在哥倫比亞又發(fā)現(xiàn)了好幾件黃金筏,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出現(xiàn)在1969年,來自三個農(nóng)民在波哥大南面的帕斯卡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一個山洞,這是一只長19.5厘米、寬10.1厘米、高10.2厘米的黃金筏,也就是現(xiàn)在在哥倫比亞黃金博物館里那件如此引人矚目的藏品,算是他們的鎮(zhèn)館之寶。黃金筏的一再發(fā)現(xiàn)證實了穆伊斯卡文化和El Dorado傳說的關聯(lián)性。

      上世紀30年代,西查湖發(fā)現(xiàn)的那件黃金筏赴歐洲外展,從德國不萊梅港出來的時候,裝載它的船起火,它被燒毀了。

      在帕斯卡地區(qū),黃金制品的發(fā)現(xiàn)引得謠傳四起,于是牧師們在他們的講壇上也宣講起了反對文物非法出口的內(nèi)容。哥倫比亞黃金博物館收購了那件從山洞發(fā)現(xiàn)的黃金筏以后,便規(guī)定不可外展。它從來沒有離開過哥倫比亞,哥倫比亞黃金博物館準備在全世界舉辦大約200個短期展覽,但黃金筏不會離開博物館。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