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背后的罪惡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07-06-29]
1759年,大英博物館正式開館。最初被允許進館的必須是中產階級以上者。直到1805年,大英博物館才對所有大眾開放。
博物館建成后,源源不斷地從世界各地引進自然標本、歷史文物和藝術品。約瑟夫·邦克斯爵士和威廉·漢密爾頓爵士是博物館早期的杰出貢獻者,他們?yōu)椴┪镳^搜集了許多古希臘羅馬時代的文物。19世紀初,博物館更是大量從法國人那里收購掠奪的埃及文物。
1798年,拿破侖率遠征軍入侵埃及,帶去的考古學家在那里發(fā)掘了很多珍貴文物,轉手賣給了在那里的英國人。英國人將這些文物交給了大英博物館。這批文物中有埃及石雕、木乃伊、護身符和人形棺材等,而最有價值的要數(shù)羅塞塔石碑(因為發(fā)現(xiàn)于羅塞塔而得名)。這塊黑色花崗巖石碑高達1.12米,表面銘刻著埃及象形文字、世俗體文字和希臘文,記載公元前196年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頒布的法令。這些文字被英國有關部門公之于眾后,法國學者商博良用了多年時間研究,終于破譯,為一門新學科——埃及學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大英博物館收集東方文物的熱潮是在20世紀初。當時,波斯、印度和中國等地的文物被西方侵略者和文物販子運到了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藏有豐富的中國文物。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是當今存世最早的中國絹畫,被譽為中國美術史的“開卷之圖”,本為清宮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頭愛物,藏在圓明園中。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入侵北京,英軍大尉基勇從圓明園中盜出并攜往國外。1903年被大英博物館收藏,成為該館“鎮(zhèn)館之寶”。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對中國敦煌的千佛洞進行再發(fā)掘,發(fā)現(xiàn)了許多可追溯到11世紀的經書和繪在絲織品上的畫。斯坦因是個文物大盜,他在旅行中“發(fā)現(xiàn)”的珍貴文物先是送到大英博物館檢驗,然后被英國、法國、美國、印度和伊朗等國家的博物館瓜分。
除了搜集中國文物外,大英博物館還收藏有亞歐各地極有價值的文物,如希臘雅典帕特農神廟上的裝飾性雕塑、美索不達米亞烏爾王朝的牛頭豎琴、亞述帝國的浮雕與國王立像等堪稱人類文明瑰寶的頂級文物。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